第三回 不求人
2019-10-07 20:36:46  作者:金庸  来源:金庸作品集新修版  评论:0 点击:

  走到天黑,也不知奔行了多少里路,已到了一处深山之中,谢烟客松开了手。

  那小丐只觉双腿酸软,身子摇晃了两下,登时坐倒在地。只坐得片刻,两只脚板大痛起来,又过半晌,只见双脚又红又肿,他惊呼:“老伯伯,我的脚肿起来了。”

  谢烟客道:“你若求我给你医,我立时使你双脚不肿不痛。”小丐道:“你如肯给我治好,我自然多谢你啦。”谢烟客眉头一皱,道:“你当真从来不肯开口向人乞求?”小丐道:“倘若你肯给我治,用不着我来求,否则我求也没用。”谢烟客道:“怎么没用?”小丐道:“倘若你不肯治,我心里难过,脚上又痛,说不定要哭一场。倘若你其实真的不会治,反而让你心里难过。”谢烟客“哼”了一声,道:“我心里从来不难过的!小叫化,便在这里睡吧!”随即心想:“这娃娃既不开口向人求乞,可不能叫他做‘小叫化’了。”

  那少年靠在一株树上,双足虽痛,但奔跑了半日,疲累难当,不多时便即沉沉睡去,连肚饿也忘了。谢烟客却跃到树顶安睡,只盼半夜里有一只野兽过来,将这少年咬死吃了,给他解了个难题。岂知一夜之中,连一只野兔也没经过。

  次日清晨,谢烟客心道:“我只有带他到摩天崖去,他若出口求我一件轻而易举之事,那是他的运气,否则好歹也设法取了他性命。连这样一个小娃娃也炮制不了,摩天居士还算什么人了!”携了那少年之手又行。那少年初几步着地时,脚底似有数十万根小针在刺,忍不住“哎哟”叫痛。

  谢烟客道:“怎么啦?”盼他出口说:“咱们歇一会儿吧。”岂料他却道:“没什么,脚底有点儿痛,咱们走吧。”谢烟客奈何他不得,怒气渐增,拉着他急步疾行。

  谢烟客不停南行,经过市镇之时,随手在饼铺饭店中抓些熟肉、面饼,一面奔跑,一面嚼吃,如分给那少年,他便吃了,倘若不给,那少年也不乞讨。

  如此数日,直到第六日,尽在崇山峻岭中奔行,那少年虽不会武功,在谢烟客提携之下,居然也硬撑了下来。谢烟客只盼他出口求告休息,却始终不能如愿,到得后来,心下也不禁有些佩服他的硬朗。

  又奔了一日,山道愈益险陡,那少年再也攀援不上,谢烟客只得将他负在背上,在悬崖峭壁间纵跃而上。那少年放眼心惊肉跳,却不做声,有时到了真正惊险之处,只有闭目不看。

  这日午间,谢烟客攀到了一处笔立的山峰之下,手挽从山峰上垂下的一根铁链,爬了上去,这山峰光秃秃的,更无置手足处,若不是有这根铁链,谢烟客武功再高,也不能攀援而上。到得峰顶,谢烟客将那少年放下,说道:“这里便是摩天崖了,我外号‘摩天居士’,就是由此地而得名。你也在这里住下吧!”

  那少年四下张望,见峰顶地势倒也广阔,但身周云雾缭绕,当真是置身云端之中,不由得心下惊惧,道:“你说帮我去找妈妈和阿黄的?”

  谢烟客冷冷地道:“天下这么大,我怎知你母亲到了哪里。咱们便在这里等着,说不定有朝一日,你母亲带了阿黄上来见你,也未可知。”

  这少年虽童稚无知,却也知谢烟客是在骗他,如此险峻荒僻的处所,他母亲又怎能寻得着,爬得上?至于阿黄更加决计不能,一时之间,呆住了说不出话来。

  谢烟客道:“几时你要下山去,只须求我一声,我便立即送你下去。”心想:“我不给你东西吃,你自己没能耐下去,终究要开口求我。”

  那少年的母亲虽对他冷漠,却从来不曾骗过他,此时他生平首次受人欺骗,眼中泪水滚来滚去,拼命忍住了,不让眼泪流下。

  只见谢烟客走进一个山洞之中,过了一会,洞中有黑烟冒出,却是在烹煮食物,又过少时,香气一阵阵地冒出来,那少年腹中饥饿,走进洞去,见是老大一个山洞。

  谢烟客故意将行灶和锅子放在洞口烹煮,要引那少年向自己讨。哪知这少年自幼只和母亲一人相依为生,从来便不知人我之分,见到东西便吃,又有什么讨不讨的?他见石桌上放着一盘腊肉,一大锅饭,当即自行拿了碗筷,盛了饭,伸筷子夹腊肉便吃。谢烟客一怔,心道:“他请我吃过馒头、枣子、酒饭,我若不许他吃我食物,倒显得谢某不讲义气了。”当下也不理睬。

  这般两人相对无言、埋头吃饭之事,那少年一生过惯了,吃饱之后,便去洗碗、洗筷、刷锅、砍柴。那都是往日和母亲同住时的例行之事。

  他砍了一担柴,正要挑回山洞,忽听得树丛中忽喇声响,一只獐子蹿了出来。那少年提起斧头,一下砍在獐子头上,登时砍死,便在山溪里洗剥干净,拿回洞来,将大半只獐子挂在当风处风干,两条腿切碎了熬成一锅。

  谢烟客闻到獐肉羹的香气,用木勺子舀起尝了一口,不由得又欢喜,又烦恼。这獐肉羹味道十分鲜美,比他自己所烹的高明何止十倍,心想这小娃娃居然还有这手功夫,日后口福不浅;但转念又想,他会打猎、会烧菜,倘若不求我带他下山,倒也真奈何他不得。

  在摩天崖上如此忽忽数日,那少年张罗、设阱、弹雀、捕兽的本事着实不差,每天均有新鲜菜肴煮来和谢烟客共食,吃不完的禽兽便风干腌起。他烹调的手段大有独到之处,虽只山乡风味,往往颇具匠心。谢烟客赞赏之余,问起每一样菜肴的来历,那少年总说是母亲所教。再盘问下去,才知这少年的母亲精擅烹调,生性却既暴躁又疏懒,十餐饭倒是有九餐叫儿子去煮,若是烹调不合,高兴时在旁指点,不高兴便打骂兼施。谢烟客心想他母子二人都烧得如此好菜,该当均是十分聪明之人,想是乡下女子为丈夫所弃,以致养成了孤僻乖戾的性子,也说不定由于孤僻乖戾,才为丈夫所弃。

  谢烟客见那少年极少和他说话,倒不由得有点暗暗发愁,心想:“这件事不从速办妥,总是个心腹大患,不论哪一日这娃娃受了我对头之惑,来求我自废武功,自残肢体,那便如何是好?又如他来求我终身不下摩天崖一步,那么谢烟客便活活给囚禁在这荒山顶上了。就算他只求我去找他妈妈和那条黄狗,可也头痛万分。”

  饶是他聪明多智,身当如此哭笑不得的困境,却也难筹善策。

×      ×      ×

  这日午后,谢烟客负着双手在林间闲步,瞥眼见那少年倚在一块岩石之旁,眉花眼笑地正瞧着石上一堆东西。谢烟客凝神看去,见石上放着的正是大悲老人给他的那一十八个泥人儿,那少年将这些泥人儿东放一个,西放一个,一会儿叫他们排队,一会儿叫他们打仗,玩得兴高采烈。

  那些泥人身上绘明穴道及运息线路,自当是修习内功之法。谢烟客心道:“当年大悲老人和我在北邙山较量,他掌法刚猛,擒拿法迅捷变幻,斗到大半个时辰之后,终于在我‘控鹤功’下输了一招,当即知难而退。此人武功虽高,却只以外家功夫见长,这些绘在泥人身上的内功,多半肤浅得紧,不免贻笑大方。”

  当下随手拿起一个泥人,见泥人身上绘着涌泉、然谷、照海、太溪、水泉、太钟、复留、交信等穴道,沿足而上,至肚腹上横骨、太赫、气穴、四满、中注、育俞、商曲而结于舌下的廉泉穴,那是“足少阴肾经”,一条红线自足底而通至咽喉,心想:“这虽是练内功的正途法门,但各大门派的入门功夫都和此大同小异,何足为贵?是了!大悲老人一生专练外功,壮年时虽纵横江湖,后来终于知道技不如人,不知哪里去弄了这一十八个泥人儿来,便想要内外兼修。说不定还是输在我手下之后,才起了这番心愿。但修炼上乘内功,岂是一朝一夕之事,大悲老人年逾七十,这份内功,只好到阴世去练了,哈哈,哈哈!”想到这里,不禁笑出声来。

  那少年笑道:“伯伯,你瞧这些泥人儿都有胡须,又不是小孩儿,却不穿衣衫,当真好笑。”谢烟客道:“是啊!可笑得紧。”他将一个个泥人都拿起来看,只见一十二个泥人身上分别绘的是手太阴肺经、手阳明大肠经、足阳明胃经、足太阴脾经、手少阴心经、手太阳小肠经、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少阴肾经、手厥阴心包经、手少阳三焦经、足少阳胆经、足厥阴肝经,那是正经十二脉;另外六个泥人身上绘的是仟脉、督脉、阴维、阳维、阴轿、阳轿六脉;奇经八脉中最为繁复难明的冲脉、带脉两路经脉却付阙如,心道:“这似乎是少林派的入门内功。大悲老人当作宝贝般藏在身上的东西,却是残缺不全的。其实他想学内功,这些粗浅学问,只须找内家门中一个寻常弟子指教数月,也就明白了。唉,不过他是成名的前辈英雄,又怎肯下得这口气来,去求别人指点?”想到此处,不禁微有凄凉之意。

  又想起当年在北邙山上与大悲老人较技,虽胜了一招,但实是行险侥幸而致,心想:“幸好他没内功根基,倘若少年时修习过内功,只怕斗不上三百招,我便会给他打入深谷。嘿嘿,死得好,死得好!”

  他脸上露出笑容,缓步走开,走得几步,突然心念一动:“这娃娃玩泥人玩得高兴,我何不乘机将泥人上所绘的内功教他,故意引得他走火入魔,内力冲心而死?我当年誓言只说决不以一指之力加于此人,他练内功自己练得岔气,却不能算是我杀的。就算是我立心害他性命,可也不是‘以一指之力加于其身’,不算违了誓言。对了,就是这个主意。”

  他行事向来只凭一己好恶,虽言出必践,于“信”之一字看得极重,然而心地阴狠残忍,什么仁义道德,在他眼中却不值一文,当下便拿起那个绘着“足少阴肾经”的泥人来,说道:“小娃娃,你可知这些黑点红线,是什么东西?”

  那少年想了一下,说道:“这些泥人生病。”谢烟客奇道:“怎么生病?”那少年道:“我去年生病,全身都生了红点。”

  谢烟客哑然失笑,道:“你去年生的是麻疹。这些泥人身上画的却不是麻疹,是学武功的秘诀。你瞧我背了你飞上峰来,武功好不好?”说到这里,为了诱发那少年学武之心,突然双足一点,身子笔直拔起,嗖的一声,便蹿到了一株松树顶上,左足在树枝上稍行借力,身子向上弹起,便如袅袅上升一般,缓缓落下,随即又在树枝上弹起,三落三弹,便在此时,恰有两只麻雀从空中飞过,谢烟客存心卖弄,双手一伸,将两只麻雀抓在掌中,这才缓缓落下。

  那少年拍手笑道:“好本事,好本事!”

  谢烟客张开手掌,两只麻雀振翅欲飞,但两只翅膀刚一扑动,谢烟客掌中便生出一股内力,将双雀鼓气之力抵消了。那少年见他双掌平摊,双雀羽翅扑动虽急,始终飞不离他掌心,更加大叫:“好玩,好玩!”谢烟客笑道:“你来试试!”将两只麻雀放在他掌中,那少年伸指抓住,不敢松手。

  谢烟客笑道:“泥人儿身上所画的,是练功夫的法门。你拼命帮那老儿,他心中多谢你,因此送了给你。这不是玩意儿,可宝贵得很呢。你只要练成了泥人身上那些红线黑点的法道,手掌摊开,麻雀儿也就飞不走啦。”

  那少年道:“这倒好玩,我定要练练。怎么练的?”口中说着,张开了手掌。两只麻雀展翅一扑,便飞了上去。谢烟客哈哈大笑。那少年也跟着傻笑。

  谢烟客道:“你若求我教你这门本事,我就可以教你。学会之后,可好玩得很呢,你要下山上山,自己行走便了,也不用我带。”那少年脸上大有艳羡之色,谢烟客凝视着他脸,只盼他嘴里吐出“求你教我”这几个字来,情切之下,自觉气息竟也粗重了。

  过了好一刻,却听那少年道:“我如求你,你便要打我。我不求你。”谢烟客道:“你求好了,我说过决不打你。你跟着我这许多时候,我可打过你没有?”那少年摇头道:“没有。不过我不求你教。”

  他自幼在母亲处吃过的苦头实是创深痛巨,不论什么事,开口恳求,必定挨打,而且母亲打了他后,她自己往往痛哭流泪,郁郁不欢者数日,不断自言自语:“没良心的,我等着你来求我,可是日等夜等,一直等了几年,你始终不来,却去求那个什么也及我不上的小贱人,干吗又来求我?”这些话他也不懂是什么意思,但母亲口中痛骂:“你再来求我?这时候可就迟了。从前为什么又不求我?”跟着棍棒便狠狠往头上招呼下来,打了他之后,他母亲又自己痛哭,令他心里好生难过,总觉是自己错了。这么挨得几顿饱打,八九岁之后就再不向母亲求恳什么。他和谢烟客荒山共居,过的日子也就如跟母亲在一起时无异,不知不觉之间,心中早就将这位老伯伯当作是母亲一般了。

  谢烟客脸上青气闪过,心道:“刚才你如开口恳求,完了我平生心愿,我自会教你一身足以傲视武林的本领。现下你自寻死路,可怪我不得。”点头道:“好,你不求我,我也教你。”拿起那个绘着“足少阴肾经”的泥人,将每一个穴道名称和在人身的方位详加解说指点。

  那少年天资倒也不蠢,听了用心记忆,不明白处便提出询问。谢烟客毫不藏私地教导,再传了内息运行之法,命他自行修习。

  过得大半年,那少年已练得内息能循“足少阴肾经”经脉而行。谢烟客见他进展甚速,心想:“瞧不出你这狗杂种,倒是个大好的练武胚子。可是你练得进境越快,死得越早。”跟着教他“手少阴心经”的穴道经脉。如此将泥人一个个的练将下去,过得两年有余,那少年已将“足厥阴肝经”、“手厥阴心包经”、“足太阴脾经”、“手太阴肺经”的六阴经脉尽数练成,跟着便练“阴维”和“阴跻”两脉。

  这些时日之中,那少年每日里除了朝午晚三次勤练内功之外,一般的捕禽猎兽,烹肉煮饭,丝毫没疑心谢烟客每传他一分功夫,便引得他向阴世路跨上一步。只练到后来,时时全身寒战,冷不可耐。谢烟客说道这是练功的应有之象,他便也不放在心上,哪料得到谢烟客居心险恶,传给他的练功法门虽然不错,次序却全然颠倒了。

  自来修习内功,不论是为了强身治病,还是为了作为上乘武功的根基,必当水火互济,阴阳相配,练了“足少阴肾经”之后,便当练“足少阳胆经”,少阴少阳融会调合,体力便逐步增强。可是谢烟客却一味叫他修习少阴、厥阴、太阴、阴维、阴轿的诸阴经脉,所有少阳、阳明等诸阳经脉却一概不授。这般数年下来,那少年体内阴气大盛而阳气极衰,阴寒积蓄,已凶险之极,只要内息稍有走岔,立时无救。

  谢烟客见他身受诸阴侵袭,竟到此时仍未发作毙命,咤异之余,稍加思索,便即明白,知这少年浑浑噩噩,于世务全然不知,加之年少,心无杂念,便没踏入走火入魔之途,若换作旁人,这数年中总不免有七情六欲侵扰,稍有胡思乱想,便早死去多时了,心道:“这狗杂种老是跟我耽在山上,只怕还有不少年月好挨。若放他下山,在那花花世界中过不了几天,便即送了他小命。但放他下山,说不定便遇上了武林中人,这狗杂种只消有一口气在,旁人便能利用他来挟制于我,此险决不能冒。”

  心念一转,已有了主意:“我教他再练诸阳经脉,却不教他阴阳调合的法子。待得他内息中阳气也积蓄到相当火候,那时阴阳不调而相冲相克,龙虎拼斗,不死不休,就算心中始终不起杂念,内息不岔,却也非送命不可。对,此计大妙。”

  当下便传他“阳轿脉”的练法,这次却不是自少阳、阳明、太阳、阳维而阳轿的循序渐进,而是从次难的“阳轿脉”起始。至于阴阳兼通的任督两脉,却非那少年此时的功力所能练,抑且也与他原意不符,便置之不理。

  那少年依法修习,虽然进展甚慢,总算他生性坚毅,山上又无余事,过得一年有余,居然将“阳轿脉”练成了,此后便一脉易于一脉。

  这数年之中,每当崖上盐米酒酱将罄,谢烟客便带同那少年下山采购,不放心将他独自留在崖上,只怕有人乘虚而上,将他劫持而去,那等于是将自己的性命交在别人手中了。两人每年下崖数次,都是在小市集上采购完毕,立即上崖,从未多有逗留。那少年身材日高,衣服鞋袜自也越买越大。

  那少年这时已有十八九岁,身材粗壮,比之谢烟客高了半个头。谢烟客每日除了传授内功之外,闲话也不跟他多说一句。好在那少年自幼和母亲同住,他母亲也如此冷冰冰地相待,倒也惯了。他母亲常要打骂,谢烟客却不笑不怒,更从未以一指加于其身。崖上无事分心,除了猎捕食物之外,那少年唯以练功消磨时光,忽忽数载,诸阳经脉也练得快功行圆满了。

  谢烟客自三十岁上遇到了一件大失意之事之后,隐居摩天崖,本来便极少行走江湖,这数年中更伴着那少年不敢稍离,除了勤练本门功夫之外,更新创了一路拳法、一路掌法。

×      ×      ×

  这一日谢烟客清晨起来,见那少年盘膝坐在崖东的圆岩之上,迎着朝曦,正自用功,眼见他右边头顶微有白气升起,正是内力已到了火候之象,不由得点头,心道:“小子,你一只脚已踏进鬼门关去啦。”知道他这般练功,须得再过一个时辰方能止歇,当即展开轻功,来到崖后的一片松林之中。

  其时晨露未干,林中一片清气,谢烟客深深吸一口气,缓缓吐将出来,突然间左掌向前一探,右掌倏地拍出,身随掌行,在十余株大松树间穿插回移,越奔越快,双掌挥击,只听得嚓嚓轻响,双掌不住在树干上拍打,脚下奔行愈速,出掌却反愈缓。

  脚下加快而出手渐慢,疾而不显急剧,舒而不减狠辣,那便是武功中的上乘境界。谢烟客打到兴发,蓦地里一声清啸,啪啪两掌,都击在松树干上,跟着便听得簌簌声响,松针如雨而落。他展开掌法,将成千成万枚松针反击上天,树上松针不断落下,他所鼓荡的掌风始终不让松针落下地来。松针尖细沉实,不如寻常树叶之能受风,他竟能以掌力带得千万松针随风而舞,内力虽非有形有质,却也已隐隐有凝聚意。

  但见千千万万枚松针化成一团绿影,将他一个盘旋飞舞的人影裹在其中。

相关热词搜索:侠客行

上一篇:第二回 荒唐无耻
下一篇:第四回 抢了他老婆
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