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天涯思君不可忘
2019-10-07 15:03:34 作者:金庸 来源:金庸作品集新修版 评论:0 点击:
春游浩荡,是年年寒食,梨花时节。白锦无纹香烂漫,玉树琼苞堆雪。静夜沉沉,浮光霭霭,冷浸溶溶月。人间天上,烂银霞照通彻。
浑似姑射真人,天姿灵秀,意气殊高洁。万蕊参差谁信道,不与群芳同列。浩气清英,仙才卓荦,下土难分别。瑶台归去,洞天方看清绝。
作这一首《无俗念》词的,乃南宋末年一位武学名家,有道之士。此人姓丘,名处机,道号长春子,名列全真七子之一,是全真教中出类拔萃的人物。《词品》评论此词道:“长春,世之所谓仙人也,而词之清拔如此。”这首词诵的似是梨花,其实词中真意却是赞誉一位身穿白衣的美貌少女,说她“浑似姑射真人,天姿灵秀,意气殊高洁”,又说她“浩气清英,仙才卓荦”,“不与群芳同列”。词中所颂这美女,乃古墓派传人小龙女。她一生爱穿白衣,当真如风拂玉树,雪裹琼苞,兼之生性清冷,实当得起“冷浸溶溶月”的形容,以“无俗念”三字赠之,可说十分贴切。长春子丘处机和她在终南山上比邻而居,当年一见,赞叹人间竟有如斯绝世美女,便写下这首词来。
这时丘处机逝世已久,小龙女也已嫁与神雕大侠杨过为妻,同隐终南山古墓。在河南少室山山道之上,却另有一个少女,正在低低念诵此词。
这少女十八九岁年纪,身穿淡黄衣衫,骑着一头青驴,正沿山道缓缓而上,心中默想:“也只有龙姊姊这样的人物,才配得上他。”这一个“他”字,指的自然是神雕大侠杨过了。她也不拉缰绳,任由那青驴信步而行,一路上山。过了良久,她又低声吟道:“欢乐趣,离别苦,就中更有痴儿女。君应有语,渺万里层云,千山暮雪,只影向谁去?”
她腰悬短剑,脸上颇有风尘之色,显是远游已久;韶华如花,正当喜乐无忧之年,可是容色间却隐隐有惆怅意,似是愁思袭人,眉间心上,无计回避。
这少女姓郭,单名一个襄字,乃大侠郭靖和女侠黄蓉的次女,有个外号叫做“小东邪”。她一驴一剑,只身漫游,原想排遣心中愁闷,岂知酒入愁肠固然愁上加愁,而名山独游,一般的也是愁闷徒增。
河南少室山山势雄峻,山道却是一长列宽大的石级,规模宏伟,工程着实不小,那是唐朝高宗为临幸少林寺而开凿,共长八里。郭襄骑着青驴委折而上,见对面山上五道瀑布飞珠溅玉,奔泻而下,再俯视群山,已如蚁蛭。顺着山道转过一个弯,遥见黄墙碧瓦,好大一座寺院。
她望着连绵屋宇出了一会儿神,心想:“少林寺向为天下武学之源,但华山两次论剑,怎地五绝之中并无少林寺高僧?难道寺中武学好手自忖并无把握,生怕堕了威名,索性便不去与会?又难道众僧修为精湛,名心尽去,武功虽高,却不去和旁人争强赌胜?”
她下了青驴,缓步走向寺前,只见树木森森,荫着一片碑林。石碑大半已经毁破,字迹模糊,不知写着些什么。心想:“便是刻凿在石碑上的字,年深月久之后也须磨灭,如何刻在我心上的,却是时日越久反越加清晰?”瞥眼只见一块大碑上刻着唐太宗敕赐少林寺寺僧的御札,嘉许少林寺僧立功平乱。碑文中说唐太宗为秦王时,带兵讨伐王世充,少林寺和尚投军立功,最著者共一十三人。其中只昙宗一僧受封为大将军,其余十二僧不愿为官,唐太宗各赐紫罗袈裟一袭。她神驰想象:“当隋唐之际,少林寺武功便已名驰天下,数百年来精益求精,这寺中卧虎藏龙,不知有多少好手?”
郭襄自和杨过、小龙女夫妇在华山绝顶分手后,三年来没得到他二人半点音讯。她常自思念,于是禀明父母,说要出来游山玩水,料想他夫妇当在终南山古墓隐居,便径往古墓求见。墓中出来两名侍女,说道杨过夫妇出外未归,招待郭襄在古墓中住了三天等候。但杨过夫妇未说明归期,郭襄便又出来随意行走,她自北而南,又从东至西,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原,始终没听到有人说起神雕大侠杨过的近讯。
这一日她到了河南,想起少林寺中有一位僧人无色禅师是杨过的好友,自己十六岁生日之时,无色瞧在杨过的面上,曾托人送来一件礼物,虽从未和他见过面,不妨去向他打听打听,说不定他会知道杨过的踪迹,这才上少林寺来。
正出神间,忽听得碑林旁树丛后传出一阵铁链当啷之声,一人诵念佛经:“是时药叉共王立要,即于无量百千万亿大众之中,说胜妙伽他曰:由爱故生忧,由爱故生怖;若离于爱者,无忧亦无怖……”郭襄听了这四句偈言,不由得痴了,心中默默念道:“由爱故生忧,由爱故生怖;若离于爱者,无忧亦无怖。”只听得铁链拖地和念佛之声渐渐远去。
郭襄低声道:“我要问他,如何方能离于爱,如何能无忧无怖?”随手将驴缰在树上一绕,拨开树丛,追了过去。只见树后是一条上山小径,一个僧人挑了一对大桶,正缓缓往山上走去。郭襄快步跟上,奔到距那僧人七八丈处,不由得吃了一惊,只见那僧人挑的是一对大铁桶,比之寻常水桶大了两倍有余,那僧人颈中、手上、脚上,更绕满了粗大的铁链,行走时铁链拖地,不停发出声响。这对大铁桶本身只怕便有二百来斤,桶中装满了水,重量更属惊人。郭襄叫道:“大和尚,请留步,小女子有句话请教。”
那僧人回过头来,两人相对,都是一愕。原来这僧人便是觉远,三年以前,两人在华山绝顶曾有一面之缘。郭襄知他虽生性迂腐,但内功深湛,不在当世任何高手之下,便道:“我道是谁,原来是觉远大师。请问眼下在做何修炼?”觉远点了点头,微微一笑,合十行礼,并不答话,转身便走。郭襄叫道:“觉远大师,你不认得我了么?我是郭襄啊。”觉远又回首一笑,点了点头,这次更不停步。郭襄又道:“是谁用铁链绑住了你?如何这般亏待你?”觉远左掌伸到脑后摇了几摇,示意她不必再问。
郭襄见了这等怪事,如何肯不弄个明白?当下飞步追赶,想抢在他面前拦住。岂知觉远虽然全身带了铁链,又挑着一对大铁桶,但郭襄快步追赶,始终抢不到他身前。郭襄童心大起,展开家传轻功,双足一点,飞身纵起,伸手往铁桶边上抓去。眼见这一下必能抓中,不料落手时终究还是差了两寸。郭襄叫道:“大和尚,这般好本事,我非追上你不可。”但见觉远不疾不徐地迈步而行,铁链声当啷当啷有如乐音,越走越高,直至后山。
郭襄直奔得气息渐急,仍和他相距丈许,不由得心中佩服:“爹爹妈妈在华山之上,便说这位大和尚武功极高,当时我还不大相信,今日一见,才知爹妈的话果然不错。”见觉远转身走到一间小屋之后,将铁桶中的两桶水都倒入了一口井中。
郭襄大奇,叫道:“大和尚,你搞什么啊,挑水倒在井中干吗?”觉远神色平和,只摇了摇头。郭襄忽有所悟,笑道:“啊,你是在练一门高深内功。”觉远又摇了摇头。
郭襄心中着恼,说道:“我刚才明明听得你在念经,又不是哑了,怎地不答我的话?”觉远合十行礼,脸上似有歉意,一言不发,挑了铁桶便下山去。郭襄探头井口向下望去,只见井水清澈,也无特异之处,怔怔望着觉远的背影,满心疑窦。
她适才一阵追赶,微感心浮气躁,坐在井栏圈上,观看四下风景。这时置身处已高于少林寺所有屋宇,但见少室山层崖刺天,横若列屏,崖下风烟缥缈,寺中钟声随风送上,令人胸中烦俗顿减。看了一会儿,心想:“和尚既不肯说,我去问那少年便了。这和尚的弟子不知在哪里?”信步下山,想去找觉远的弟子张君宝来问。走了一程,忽听得铁链声响,觉远又挑了水上山。郭襄闪身树后,心想:“我且暗中瞧瞧他在捣什么鬼。”
铁链声渐近,只见觉远仍是挑着那对铁桶,手中却拿着一本书,全神贯注地轻声诵读。郭襄待他走到身边,猛地里跃出,叫道:“大和尚,你看什么书?”
觉远失声叫道:“啊哟,吓了我一跳,原来是你。”郭襄笑道:“你装哑巴装不成了吧,怎么说话了?”觉远微现惊惧,向左右一望,摇了摇手。郭襄道:“你怕什么?”
觉远还未回答,突然树林中转出两个灰衣僧人,一高一矮。那瘦长僧人喝道:“觉远,不守戒法,擅自开口说话,何况又和庙外生人对答,更何况又跟年轻女子说话。这便见戒律堂首座去。”觉远垂头丧气,点了点头,跟在两名僧人之后。
郭襄大为惊怒,喝道:“天下还有不许人说话的规矩么?我识得这位大师,我自跟他说话,干你们何事?”那瘦长僧人白眼一翻,说道:“千年以来,少林寺向不许女流擅入。姑娘请下山去吧,免得自讨没趣。”郭襄心中更怒,说道:“女流便怎样?难道女子便不是人?你们干吗难为这位觉远大师?既用铁链绑他,又不许他说话?”那僧人冷冷地道:“本寺之事,便是皇帝也管不着。何劳姑娘多问?”
郭襄怒道:“这位大师是忠厚老实的好人,你们欺他仁善,便这般折磨他,哼哼,天鸣禅师呢?无色和尚、无相和尚在哪里?你去叫他们出来,我倒要问问这个道理。”
两个僧人听了一惊。天鸣禅师是少林寺方丈,无色禅师是本寺罗汉堂首座,无相禅师是达摩堂首座,三人位望尊崇,寺中僧侣向来只称“老方丈”、“罗汉堂座师”、“达摩堂座师”,从来不敢提及法名,岂知一个年轻女子竟敢上山来大呼小叫,直斥其名。
那两名僧人都是戒律堂首座的弟子,奉了座师之命,监视觉远,这时听郭襄言语莽撞,那瘦长僧人喝道:“女施主再在佛门清净之地滋扰,莫怪小僧无礼。”
郭襄道:“难道我还怕了你这和尚?你快快把觉远大师身上的铁链除去,那便算了,否则我找天鸣老和尚算账去。”那矮僧听郭襄出言无状,又见她腰悬短剑,沉着嗓子道:“你把兵刃留下,我们也不来跟你一般见识,快下山去吧。”郭襄摘下短剑,双手托起,冷笑道:“好吧,谨遵台命。”
那矮僧自幼在少林寺出家,一向听师伯、师叔、师兄们说少林寺是天下武学总源,又听说不论名望多大、本领多强的武林高手,从不敢携带兵刃走进少林寺山门,这年轻姑娘虽然未人寺门,但已在少林寺管辖之地,只道她真是怕了,乖乖交出短剑,于是伸手便去接剑。他手指刚碰到剑鞘,突然间手臂剧震,如中电掣,一股强力从短剑上传了过来,推得他向后急仰,立足不定,便即摔倒。他身在斜坡,一经摔倒,便骨碌碌地向下滚了数丈,好容易才硬生生撑住。
那瘦长僧人又惊又怒,喝道:“你吃了狮子心、豹子胆,竟敢到少林寺来撒野!”转过身来,踏上一步,右手挥拳击出,左掌跟着在右拳上一搭,变成双掌下劈,正是“闯少林”第二十八势“翻身劈击”。
郭襄握住剑柄,连剑带鞘向他肩头砸去。那僧人沉肩回掌,来抓剑鞘。觉远在旁瞧得惶急,大叫:“别动手,别动手!有话好说。”便在此时,那僧人右手已抓住剑鞘,正待运劲里夺,猛觉手心一震,双臂隐隐酸麻,只叫得一声:“不好!”郭襄左腿横扫,已将他踢下坡去。他所受这一招比那矮僧重得多,一路翻滚,头脸上擦出不少鲜血,这才停住。
郭襄心道:“我上少林寺来是打听大哥哥的讯息,平白无端跟人动手,当真好没来由。”见觉远愁眉苦脸地站在一旁,当即抽出短剑,便往他手脚上的铁链削去。这短剑虽非稀世奇珍,却也是极锋锐的利器,当啷啷几声响,铁链断了三条。觉远连呼:“使不得,使不得!”郭襄道:“什么使不得?”指着正向寺内奔去的高矮二僧说道:“这两个恶和尚定是奔去报讯,咱们快走。你那个姓张的小徒儿呢?带了他一起走吧!”觉远只是摇手。忽听得身后一人说道:“多谢姑娘关怀,小的在这儿。”
郭襄回过头来,见身后站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,粗眉大眼,身材魁伟,脸上却犹带稚气,正是三年前曾在华山之巅会过的张君宝。比之当日,他身形已高了许多,但容貌无甚改变。郭襄大喜,说道:“这里的恶和尚欺侮你师父,咱们走吧。”张君宝摇头道:“没谁欺侮我师父啊。”郭襄指着觉远道:“那两个恶和尚用铁链锁着你师父,连一句话也不许他说,还不是欺侮?”觉远苦笑摇头,指了指山下,示意郭襄及早脱身,免惹事端。
郭襄明知少林寺中武功胜过她的人不计其数,但既见了眼前的不平之事,决不能便此撒手不顾;却又怕寺中好手出来截拦,一手拉了觉远,一手拉了张君宝,顿足道:“快走,快走,有什么事,下山去慢慢说不好么?”两人只是不动。
忽见山坡下寺院边门中冲出七八名僧人,手提齐眉木棍,吆喝道:“哪里来的野女子,胆敢来少林寺撒野?”张君宝提起嗓子叫道:“各位师兄不得无礼,这位是……”
郭襄忙道:“别说我名字。”她想今日的祸看来闯得不小,说不定闹下去会不可收拾,别牵累到爹爹妈妈,又补上一句:“咱们翻山走吧!千万别提我爹爹、妈妈和朋友的姓名。”只听得背后山顶上吆喝声响,又拥出七八名僧人来。
郭襄见前后都出现了僧人,秀眉深蹙,急道:“你们两个婆婆妈妈,没点男子汉气概!到底走不走?”张君宝道:“师父,郭姑娘一片好意……”
便在此时,下面边门中又窜出四名黄衣僧人,嗖嗖嗖地奔上坡来,手中都没兵器,但身法迅捷,衣襟带风,显然武功了得。郭襄见这般情势,便想单独脱身亦已不能,索性凝气卓立,静观其变。当先一名僧人奔到离她四丈之处,朗声说道:“罗汉堂首座师尊传谕:着来人放下兵刃,在山下一苇亭中陈明详情,听由法谕。”
郭襄冷笑道:“少林寺的大和尚官派十足,官腔打得倒好听。请问各位大和尚,做的是大宋皇帝的官呢,还是做蒙古皇帝的官儿,又还是仍做大金皇帝的官儿?”
这时淮水以北,大宋国土均已沦陷,本是金国该管,现下金国亡于蒙古,少林寺所在之地也早归蒙古该管,只蒙古大军连年进攻襄阳不克,忙于调兵遣将,也无余力来理会丛林寺观的事,因此少林寺一如其旧,与前并无不同。那僧人听郭襄讥刺之言厉害,不由得脸上一红,心中也觉对外人下令传谕有些不妥,合十说道:“不知女施主何事光临敝寺,且请放下兵刃,赴山下一苇亭中奉茶说话。”
郭襄听他语转和缓,便想乘此收蓬,说道:“你们不让我进寺,我便稀罕了?哼,难道少林寺中有宝,我见一见便沾了光么?”向张君宝使个眼色,低声道:“到底走不走?”张君宝摇摇头,嘴角向觉远一努,意思说是要服侍师父。郭襄朗声道:“好,那我不管啦,我走了。”拔步便下坡去。
第一名黄衣僧侧身让开。第二名和第三名黄衣僧却同时伸手一拦,齐声道:“放下了兵刃。”郭襄眉毛一扬,手按剑柄。第一名僧人道:“我们不敢留女施主的兵刃。女施主一到山下,立即送还宝剑。这是少林寺千年来的规矩,还请包涵。”
郭襄听他言语有礼,心下踌躇:“倘若不留短剑,势必有场争斗,我孤身一人,如何是阖寺僧众的敌手?但若留下短剑,岂不将外公、爹爹、妈妈、大哥哥、龙姊姊的面子一股脑儿都丢得干净?”
她一时沉吟未决,蓦地里眼前黄影晃动,一人喝道:“到少林寺来既带剑,又伤人,世上焉有是理?”劲风飒然,五只手指往剑鞘上抓来。这僧人若不贸然出手,郭襄一番迟疑之后,多半便会留下短剑。她和乃姊郭芙的性子大不相同,虽然豪爽,却不鲁莽,眼前情境既极不利,便会暂忍一时之气,日后去和外公、爹妈商量,再找回这场子。但对方突然逞强,岂能眼睁睁地让他夺去佩剑?
那僧人的擒拿手法既狠且巧,一抓住剑鞘,心想郭襄定会向里回夺,一个和尚跟一个年轻女子拉拉扯扯,大是不雅,运劲向左斜推,跟着抓而向右。郭襄给他这么一推一抓,果然已拿不牢剑鞘,当即握住剑柄,刷的一声,寒光出匣。那僧人右手将剑鞘夺了过去,左手却有两根手指为短剑顺势割伤,剧痛之下,抛下剑鞘,往旁退开。
众僧人见同门受伤,无不惊怒,挥杖舞棍,一齐攻来。郭襄心想:“一不做,二不休,反正今日已不能善罢。”使出家传的“落英剑法”,便往山下冲去。众僧人排成三列,迎面挡住。
那“落英剑法”乃黄药师从“桃华落英掌法”的路子中演化而来,虽不若“玉箫剑法”精妙,却也是桃花岛一绝。但见青光激荡,剑花似落英缤纷,四散而下,霎时间僧人中又有两人受伤。背后数名僧人跟着抢到,居高临下夹攻。按理郭襄早抵挡不住,但少林僧众慈悲为本,戒律精严,不愿伤她性命,所出招数都非杀手,只求将她制住,训诫一番,扣下兵刃,逐下山去。可是郭襄剑光错落,却也不易攻得近身。
众僧初时只道一个妙龄女郎,还不轻易打发?待见她剑法精奇,始知她若非名门之女,便是名师之徒,多半得罪不得,出招时更有分寸,同时急报罗汉堂首座无色禅师。
正斗之间,一个高瘦老僧缓步走近,双手笼在袖中,微笑观斗。两名僧人走到他身前,低声禀告了几句。郭襄已斗得气喘吁吁,剑法凌乱,大声喝道:“说什么天下武学之源,原来是十多个和尚一拥而上,围攻一个女子。”
那老僧便是罗汉堂首座无色禅师,听她这么说,便道:“各人住手!”众僧人立时罢手跃开。无色禅师道:“姑娘贵姓,令尊和令师是谁?光临少林寺,不知有何贵干?”
郭襄心道:“我爹娘的姓名不能告诉你。我到少林寺来是为了打听大哥哥的讯息,那也不能当众述说。眼下已闹成这等模样,日后爹娘和大哥哥知道了定要怪我,不如悄悄地溜了吧。”说道:“我的姓名不能跟你说,我不过见山上风景优美,这便上来游览玩耍。原来少林寺比皇宫内院还厉害,动不动便扣人兵刃。请问大师,我进了贵寺山门没有?这少室山是少林寺全山买下来的不是?当日达摩祖师传下武艺,想来也不过教众僧侣强身健体,便于参禅成佛,想不到少林寺名头越大,武功越高,恃众逞强的名头也越响。好,你们要扣我兵刃,这便留下,就算将我杀了,也灭不了口,今日之事,江湖上不会没人知晓。”
她本来伶牙俐齿,这件事也并非全是她过错,一席话只将无色禅师说得哑口无言。郭襄鉴貌辨色,心想:“这番胡闹我固怕人知晓,看来少林寺更加不愿张扬。十多个和尚围攻一个年轻姑娘,说出去有什么好听?”随即将短剑往地下一掷,举步便行。
无色禅师斜步上前,袍袖一拂,卷起短剑,双手托起剑身,说道:“姑娘既不愿见示家门师承,这口宝剑还请收回,老衲恭送下山。”
郭襄嫣然一笑,说道:“还是老和尚通情达理,这才是名家风范呢。”她既占到便宜,顺口便赞了无色一句,伸手拿剑,一提之下,不禁吃惊。原来对方掌心生出一股吸力,她虽抓住剑柄,却不能提起剑身。她连运三下劲,始终无法取过短剑,说道:“好啊,你是显功夫来着。”突然间左手斜挥,轻轻拂向他左颈天鼎、巨骨两穴。无色心下一凛,斜身闪避,气劲便此略松,郭襄应手提起短剑。
无色道:“好俊的兰花拂穴手功夫!姑娘跟桃花岛主怎生称呼?”
郭襄笑道:“祧花岛主吗?我便叫他做老东邪。”桃花岛主东邪黄药师是郭襄的外公,他性子怪僻,向来不遵礼法。他叫外孙女儿“小东邪”,郭襄便叫他“老东邪”,黄药师非但不以为忤,反而欢喜。
无色少年时出身绿林,虽在禅门中数十年修持,佛学精湛,但往日豪气仍然不减,否则怎能与杨过结成好友?见这小姑娘不肯说出师承来历,偏要试她出来,朗声笑道:“小姑娘接我十招,瞧老和尚眼力如何,能不能说出你的门派?”
郭襄道:“十招中瞧不出,那便如何?”无色禅师哈哈大笑,说道:“姑娘若接得下老衲十招,那还有什么说的,自然唯命是从。”郭襄指着觉远道:“我和这位大师昔年曾有一面之缘,要代他求一个情。倘若十招中你说不出我的师父是谁,你须得答允我,可不能再难为这位大师了。”
无色甚感奇怪,心想觉远迂腐腾腾,数十年来在藏经阁中管书,从来不与外人交往,怎会跟这个美貌女郎攀上了交情?说道:“我们本来就没难为他啊。本寺僧众犯了戒律,不论是谁,均须受罚,那也不算是什么难为。”郭襄小嘴一扁,冷笑道:“哼,说来说去,你还是混赖。”
无色双掌一击,道:“好,依你,依你。老衲倘若输了,便代觉远师弟挑这三千一百零八担水。姑娘小心,我要出招了。”
浑似姑射真人,天姿灵秀,意气殊高洁。万蕊参差谁信道,不与群芳同列。浩气清英,仙才卓荦,下土难分别。瑶台归去,洞天方看清绝。
作这一首《无俗念》词的,乃南宋末年一位武学名家,有道之士。此人姓丘,名处机,道号长春子,名列全真七子之一,是全真教中出类拔萃的人物。《词品》评论此词道:“长春,世之所谓仙人也,而词之清拔如此。”这首词诵的似是梨花,其实词中真意却是赞誉一位身穿白衣的美貌少女,说她“浑似姑射真人,天姿灵秀,意气殊高洁”,又说她“浩气清英,仙才卓荦”,“不与群芳同列”。词中所颂这美女,乃古墓派传人小龙女。她一生爱穿白衣,当真如风拂玉树,雪裹琼苞,兼之生性清冷,实当得起“冷浸溶溶月”的形容,以“无俗念”三字赠之,可说十分贴切。长春子丘处机和她在终南山上比邻而居,当年一见,赞叹人间竟有如斯绝世美女,便写下这首词来。
这时丘处机逝世已久,小龙女也已嫁与神雕大侠杨过为妻,同隐终南山古墓。在河南少室山山道之上,却另有一个少女,正在低低念诵此词。
这少女十八九岁年纪,身穿淡黄衣衫,骑着一头青驴,正沿山道缓缓而上,心中默想:“也只有龙姊姊这样的人物,才配得上他。”这一个“他”字,指的自然是神雕大侠杨过了。她也不拉缰绳,任由那青驴信步而行,一路上山。过了良久,她又低声吟道:“欢乐趣,离别苦,就中更有痴儿女。君应有语,渺万里层云,千山暮雪,只影向谁去?”
她腰悬短剑,脸上颇有风尘之色,显是远游已久;韶华如花,正当喜乐无忧之年,可是容色间却隐隐有惆怅意,似是愁思袭人,眉间心上,无计回避。
这少女姓郭,单名一个襄字,乃大侠郭靖和女侠黄蓉的次女,有个外号叫做“小东邪”。她一驴一剑,只身漫游,原想排遣心中愁闷,岂知酒入愁肠固然愁上加愁,而名山独游,一般的也是愁闷徒增。
河南少室山山势雄峻,山道却是一长列宽大的石级,规模宏伟,工程着实不小,那是唐朝高宗为临幸少林寺而开凿,共长八里。郭襄骑着青驴委折而上,见对面山上五道瀑布飞珠溅玉,奔泻而下,再俯视群山,已如蚁蛭。顺着山道转过一个弯,遥见黄墙碧瓦,好大一座寺院。
她望着连绵屋宇出了一会儿神,心想:“少林寺向为天下武学之源,但华山两次论剑,怎地五绝之中并无少林寺高僧?难道寺中武学好手自忖并无把握,生怕堕了威名,索性便不去与会?又难道众僧修为精湛,名心尽去,武功虽高,却不去和旁人争强赌胜?”
她下了青驴,缓步走向寺前,只见树木森森,荫着一片碑林。石碑大半已经毁破,字迹模糊,不知写着些什么。心想:“便是刻凿在石碑上的字,年深月久之后也须磨灭,如何刻在我心上的,却是时日越久反越加清晰?”瞥眼只见一块大碑上刻着唐太宗敕赐少林寺寺僧的御札,嘉许少林寺僧立功平乱。碑文中说唐太宗为秦王时,带兵讨伐王世充,少林寺和尚投军立功,最著者共一十三人。其中只昙宗一僧受封为大将军,其余十二僧不愿为官,唐太宗各赐紫罗袈裟一袭。她神驰想象:“当隋唐之际,少林寺武功便已名驰天下,数百年来精益求精,这寺中卧虎藏龙,不知有多少好手?”
郭襄自和杨过、小龙女夫妇在华山绝顶分手后,三年来没得到他二人半点音讯。她常自思念,于是禀明父母,说要出来游山玩水,料想他夫妇当在终南山古墓隐居,便径往古墓求见。墓中出来两名侍女,说道杨过夫妇出外未归,招待郭襄在古墓中住了三天等候。但杨过夫妇未说明归期,郭襄便又出来随意行走,她自北而南,又从东至西,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原,始终没听到有人说起神雕大侠杨过的近讯。
这一日她到了河南,想起少林寺中有一位僧人无色禅师是杨过的好友,自己十六岁生日之时,无色瞧在杨过的面上,曾托人送来一件礼物,虽从未和他见过面,不妨去向他打听打听,说不定他会知道杨过的踪迹,这才上少林寺来。
正出神间,忽听得碑林旁树丛后传出一阵铁链当啷之声,一人诵念佛经:“是时药叉共王立要,即于无量百千万亿大众之中,说胜妙伽他曰:由爱故生忧,由爱故生怖;若离于爱者,无忧亦无怖……”郭襄听了这四句偈言,不由得痴了,心中默默念道:“由爱故生忧,由爱故生怖;若离于爱者,无忧亦无怖。”只听得铁链拖地和念佛之声渐渐远去。
郭襄低声道:“我要问他,如何方能离于爱,如何能无忧无怖?”随手将驴缰在树上一绕,拨开树丛,追了过去。只见树后是一条上山小径,一个僧人挑了一对大桶,正缓缓往山上走去。郭襄快步跟上,奔到距那僧人七八丈处,不由得吃了一惊,只见那僧人挑的是一对大铁桶,比之寻常水桶大了两倍有余,那僧人颈中、手上、脚上,更绕满了粗大的铁链,行走时铁链拖地,不停发出声响。这对大铁桶本身只怕便有二百来斤,桶中装满了水,重量更属惊人。郭襄叫道:“大和尚,请留步,小女子有句话请教。”
那僧人回过头来,两人相对,都是一愕。原来这僧人便是觉远,三年以前,两人在华山绝顶曾有一面之缘。郭襄知他虽生性迂腐,但内功深湛,不在当世任何高手之下,便道:“我道是谁,原来是觉远大师。请问眼下在做何修炼?”觉远点了点头,微微一笑,合十行礼,并不答话,转身便走。郭襄叫道:“觉远大师,你不认得我了么?我是郭襄啊。”觉远又回首一笑,点了点头,这次更不停步。郭襄又道:“是谁用铁链绑住了你?如何这般亏待你?”觉远左掌伸到脑后摇了几摇,示意她不必再问。
郭襄见了这等怪事,如何肯不弄个明白?当下飞步追赶,想抢在他面前拦住。岂知觉远虽然全身带了铁链,又挑着一对大铁桶,但郭襄快步追赶,始终抢不到他身前。郭襄童心大起,展开家传轻功,双足一点,飞身纵起,伸手往铁桶边上抓去。眼见这一下必能抓中,不料落手时终究还是差了两寸。郭襄叫道:“大和尚,这般好本事,我非追上你不可。”但见觉远不疾不徐地迈步而行,铁链声当啷当啷有如乐音,越走越高,直至后山。
郭襄直奔得气息渐急,仍和他相距丈许,不由得心中佩服:“爹爹妈妈在华山之上,便说这位大和尚武功极高,当时我还不大相信,今日一见,才知爹妈的话果然不错。”见觉远转身走到一间小屋之后,将铁桶中的两桶水都倒入了一口井中。
郭襄大奇,叫道:“大和尚,你搞什么啊,挑水倒在井中干吗?”觉远神色平和,只摇了摇头。郭襄忽有所悟,笑道:“啊,你是在练一门高深内功。”觉远又摇了摇头。
郭襄心中着恼,说道:“我刚才明明听得你在念经,又不是哑了,怎地不答我的话?”觉远合十行礼,脸上似有歉意,一言不发,挑了铁桶便下山去。郭襄探头井口向下望去,只见井水清澈,也无特异之处,怔怔望着觉远的背影,满心疑窦。
她适才一阵追赶,微感心浮气躁,坐在井栏圈上,观看四下风景。这时置身处已高于少林寺所有屋宇,但见少室山层崖刺天,横若列屏,崖下风烟缥缈,寺中钟声随风送上,令人胸中烦俗顿减。看了一会儿,心想:“和尚既不肯说,我去问那少年便了。这和尚的弟子不知在哪里?”信步下山,想去找觉远的弟子张君宝来问。走了一程,忽听得铁链声响,觉远又挑了水上山。郭襄闪身树后,心想:“我且暗中瞧瞧他在捣什么鬼。”
铁链声渐近,只见觉远仍是挑着那对铁桶,手中却拿着一本书,全神贯注地轻声诵读。郭襄待他走到身边,猛地里跃出,叫道:“大和尚,你看什么书?”
觉远失声叫道:“啊哟,吓了我一跳,原来是你。”郭襄笑道:“你装哑巴装不成了吧,怎么说话了?”觉远微现惊惧,向左右一望,摇了摇手。郭襄道:“你怕什么?”
觉远还未回答,突然树林中转出两个灰衣僧人,一高一矮。那瘦长僧人喝道:“觉远,不守戒法,擅自开口说话,何况又和庙外生人对答,更何况又跟年轻女子说话。这便见戒律堂首座去。”觉远垂头丧气,点了点头,跟在两名僧人之后。
郭襄大为惊怒,喝道:“天下还有不许人说话的规矩么?我识得这位大师,我自跟他说话,干你们何事?”那瘦长僧人白眼一翻,说道:“千年以来,少林寺向不许女流擅入。姑娘请下山去吧,免得自讨没趣。”郭襄心中更怒,说道:“女流便怎样?难道女子便不是人?你们干吗难为这位觉远大师?既用铁链绑他,又不许他说话?”那僧人冷冷地道:“本寺之事,便是皇帝也管不着。何劳姑娘多问?”
郭襄怒道:“这位大师是忠厚老实的好人,你们欺他仁善,便这般折磨他,哼哼,天鸣禅师呢?无色和尚、无相和尚在哪里?你去叫他们出来,我倒要问问这个道理。”
两个僧人听了一惊。天鸣禅师是少林寺方丈,无色禅师是本寺罗汉堂首座,无相禅师是达摩堂首座,三人位望尊崇,寺中僧侣向来只称“老方丈”、“罗汉堂座师”、“达摩堂座师”,从来不敢提及法名,岂知一个年轻女子竟敢上山来大呼小叫,直斥其名。
那两名僧人都是戒律堂首座的弟子,奉了座师之命,监视觉远,这时听郭襄言语莽撞,那瘦长僧人喝道:“女施主再在佛门清净之地滋扰,莫怪小僧无礼。”
郭襄道:“难道我还怕了你这和尚?你快快把觉远大师身上的铁链除去,那便算了,否则我找天鸣老和尚算账去。”那矮僧听郭襄出言无状,又见她腰悬短剑,沉着嗓子道:“你把兵刃留下,我们也不来跟你一般见识,快下山去吧。”郭襄摘下短剑,双手托起,冷笑道:“好吧,谨遵台命。”
那矮僧自幼在少林寺出家,一向听师伯、师叔、师兄们说少林寺是天下武学总源,又听说不论名望多大、本领多强的武林高手,从不敢携带兵刃走进少林寺山门,这年轻姑娘虽然未人寺门,但已在少林寺管辖之地,只道她真是怕了,乖乖交出短剑,于是伸手便去接剑。他手指刚碰到剑鞘,突然间手臂剧震,如中电掣,一股强力从短剑上传了过来,推得他向后急仰,立足不定,便即摔倒。他身在斜坡,一经摔倒,便骨碌碌地向下滚了数丈,好容易才硬生生撑住。
那瘦长僧人又惊又怒,喝道:“你吃了狮子心、豹子胆,竟敢到少林寺来撒野!”转过身来,踏上一步,右手挥拳击出,左掌跟着在右拳上一搭,变成双掌下劈,正是“闯少林”第二十八势“翻身劈击”。
郭襄握住剑柄,连剑带鞘向他肩头砸去。那僧人沉肩回掌,来抓剑鞘。觉远在旁瞧得惶急,大叫:“别动手,别动手!有话好说。”便在此时,那僧人右手已抓住剑鞘,正待运劲里夺,猛觉手心一震,双臂隐隐酸麻,只叫得一声:“不好!”郭襄左腿横扫,已将他踢下坡去。他所受这一招比那矮僧重得多,一路翻滚,头脸上擦出不少鲜血,这才停住。
郭襄心道:“我上少林寺来是打听大哥哥的讯息,平白无端跟人动手,当真好没来由。”见觉远愁眉苦脸地站在一旁,当即抽出短剑,便往他手脚上的铁链削去。这短剑虽非稀世奇珍,却也是极锋锐的利器,当啷啷几声响,铁链断了三条。觉远连呼:“使不得,使不得!”郭襄道:“什么使不得?”指着正向寺内奔去的高矮二僧说道:“这两个恶和尚定是奔去报讯,咱们快走。你那个姓张的小徒儿呢?带了他一起走吧!”觉远只是摇手。忽听得身后一人说道:“多谢姑娘关怀,小的在这儿。”
郭襄回过头来,见身后站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,粗眉大眼,身材魁伟,脸上却犹带稚气,正是三年前曾在华山之巅会过的张君宝。比之当日,他身形已高了许多,但容貌无甚改变。郭襄大喜,说道:“这里的恶和尚欺侮你师父,咱们走吧。”张君宝摇头道:“没谁欺侮我师父啊。”郭襄指着觉远道:“那两个恶和尚用铁链锁着你师父,连一句话也不许他说,还不是欺侮?”觉远苦笑摇头,指了指山下,示意郭襄及早脱身,免惹事端。
郭襄明知少林寺中武功胜过她的人不计其数,但既见了眼前的不平之事,决不能便此撒手不顾;却又怕寺中好手出来截拦,一手拉了觉远,一手拉了张君宝,顿足道:“快走,快走,有什么事,下山去慢慢说不好么?”两人只是不动。
忽见山坡下寺院边门中冲出七八名僧人,手提齐眉木棍,吆喝道:“哪里来的野女子,胆敢来少林寺撒野?”张君宝提起嗓子叫道:“各位师兄不得无礼,这位是……”
郭襄忙道:“别说我名字。”她想今日的祸看来闯得不小,说不定闹下去会不可收拾,别牵累到爹爹妈妈,又补上一句:“咱们翻山走吧!千万别提我爹爹、妈妈和朋友的姓名。”只听得背后山顶上吆喝声响,又拥出七八名僧人来。
郭襄见前后都出现了僧人,秀眉深蹙,急道:“你们两个婆婆妈妈,没点男子汉气概!到底走不走?”张君宝道:“师父,郭姑娘一片好意……”
便在此时,下面边门中又窜出四名黄衣僧人,嗖嗖嗖地奔上坡来,手中都没兵器,但身法迅捷,衣襟带风,显然武功了得。郭襄见这般情势,便想单独脱身亦已不能,索性凝气卓立,静观其变。当先一名僧人奔到离她四丈之处,朗声说道:“罗汉堂首座师尊传谕:着来人放下兵刃,在山下一苇亭中陈明详情,听由法谕。”
郭襄冷笑道:“少林寺的大和尚官派十足,官腔打得倒好听。请问各位大和尚,做的是大宋皇帝的官呢,还是做蒙古皇帝的官儿,又还是仍做大金皇帝的官儿?”
这时淮水以北,大宋国土均已沦陷,本是金国该管,现下金国亡于蒙古,少林寺所在之地也早归蒙古该管,只蒙古大军连年进攻襄阳不克,忙于调兵遣将,也无余力来理会丛林寺观的事,因此少林寺一如其旧,与前并无不同。那僧人听郭襄讥刺之言厉害,不由得脸上一红,心中也觉对外人下令传谕有些不妥,合十说道:“不知女施主何事光临敝寺,且请放下兵刃,赴山下一苇亭中奉茶说话。”
郭襄听他语转和缓,便想乘此收蓬,说道:“你们不让我进寺,我便稀罕了?哼,难道少林寺中有宝,我见一见便沾了光么?”向张君宝使个眼色,低声道:“到底走不走?”张君宝摇摇头,嘴角向觉远一努,意思说是要服侍师父。郭襄朗声道:“好,那我不管啦,我走了。”拔步便下坡去。
第一名黄衣僧侧身让开。第二名和第三名黄衣僧却同时伸手一拦,齐声道:“放下了兵刃。”郭襄眉毛一扬,手按剑柄。第一名僧人道:“我们不敢留女施主的兵刃。女施主一到山下,立即送还宝剑。这是少林寺千年来的规矩,还请包涵。”
郭襄听他言语有礼,心下踌躇:“倘若不留短剑,势必有场争斗,我孤身一人,如何是阖寺僧众的敌手?但若留下短剑,岂不将外公、爹爹、妈妈、大哥哥、龙姊姊的面子一股脑儿都丢得干净?”
她一时沉吟未决,蓦地里眼前黄影晃动,一人喝道:“到少林寺来既带剑,又伤人,世上焉有是理?”劲风飒然,五只手指往剑鞘上抓来。这僧人若不贸然出手,郭襄一番迟疑之后,多半便会留下短剑。她和乃姊郭芙的性子大不相同,虽然豪爽,却不鲁莽,眼前情境既极不利,便会暂忍一时之气,日后去和外公、爹妈商量,再找回这场子。但对方突然逞强,岂能眼睁睁地让他夺去佩剑?
那僧人的擒拿手法既狠且巧,一抓住剑鞘,心想郭襄定会向里回夺,一个和尚跟一个年轻女子拉拉扯扯,大是不雅,运劲向左斜推,跟着抓而向右。郭襄给他这么一推一抓,果然已拿不牢剑鞘,当即握住剑柄,刷的一声,寒光出匣。那僧人右手将剑鞘夺了过去,左手却有两根手指为短剑顺势割伤,剧痛之下,抛下剑鞘,往旁退开。
众僧人见同门受伤,无不惊怒,挥杖舞棍,一齐攻来。郭襄心想:“一不做,二不休,反正今日已不能善罢。”使出家传的“落英剑法”,便往山下冲去。众僧人排成三列,迎面挡住。
那“落英剑法”乃黄药师从“桃华落英掌法”的路子中演化而来,虽不若“玉箫剑法”精妙,却也是桃花岛一绝。但见青光激荡,剑花似落英缤纷,四散而下,霎时间僧人中又有两人受伤。背后数名僧人跟着抢到,居高临下夹攻。按理郭襄早抵挡不住,但少林僧众慈悲为本,戒律精严,不愿伤她性命,所出招数都非杀手,只求将她制住,训诫一番,扣下兵刃,逐下山去。可是郭襄剑光错落,却也不易攻得近身。
众僧初时只道一个妙龄女郎,还不轻易打发?待见她剑法精奇,始知她若非名门之女,便是名师之徒,多半得罪不得,出招时更有分寸,同时急报罗汉堂首座无色禅师。
× × ×
正斗之间,一个高瘦老僧缓步走近,双手笼在袖中,微笑观斗。两名僧人走到他身前,低声禀告了几句。郭襄已斗得气喘吁吁,剑法凌乱,大声喝道:“说什么天下武学之源,原来是十多个和尚一拥而上,围攻一个女子。”
那老僧便是罗汉堂首座无色禅师,听她这么说,便道:“各人住手!”众僧人立时罢手跃开。无色禅师道:“姑娘贵姓,令尊和令师是谁?光临少林寺,不知有何贵干?”
郭襄心道:“我爹娘的姓名不能告诉你。我到少林寺来是为了打听大哥哥的讯息,那也不能当众述说。眼下已闹成这等模样,日后爹娘和大哥哥知道了定要怪我,不如悄悄地溜了吧。”说道:“我的姓名不能跟你说,我不过见山上风景优美,这便上来游览玩耍。原来少林寺比皇宫内院还厉害,动不动便扣人兵刃。请问大师,我进了贵寺山门没有?这少室山是少林寺全山买下来的不是?当日达摩祖师传下武艺,想来也不过教众僧侣强身健体,便于参禅成佛,想不到少林寺名头越大,武功越高,恃众逞强的名头也越响。好,你们要扣我兵刃,这便留下,就算将我杀了,也灭不了口,今日之事,江湖上不会没人知晓。”
她本来伶牙俐齿,这件事也并非全是她过错,一席话只将无色禅师说得哑口无言。郭襄鉴貌辨色,心想:“这番胡闹我固怕人知晓,看来少林寺更加不愿张扬。十多个和尚围攻一个年轻姑娘,说出去有什么好听?”随即将短剑往地下一掷,举步便行。
无色禅师斜步上前,袍袖一拂,卷起短剑,双手托起剑身,说道:“姑娘既不愿见示家门师承,这口宝剑还请收回,老衲恭送下山。”
郭襄嫣然一笑,说道:“还是老和尚通情达理,这才是名家风范呢。”她既占到便宜,顺口便赞了无色一句,伸手拿剑,一提之下,不禁吃惊。原来对方掌心生出一股吸力,她虽抓住剑柄,却不能提起剑身。她连运三下劲,始终无法取过短剑,说道:“好啊,你是显功夫来着。”突然间左手斜挥,轻轻拂向他左颈天鼎、巨骨两穴。无色心下一凛,斜身闪避,气劲便此略松,郭襄应手提起短剑。
无色道:“好俊的兰花拂穴手功夫!姑娘跟桃花岛主怎生称呼?”
郭襄笑道:“祧花岛主吗?我便叫他做老东邪。”桃花岛主东邪黄药师是郭襄的外公,他性子怪僻,向来不遵礼法。他叫外孙女儿“小东邪”,郭襄便叫他“老东邪”,黄药师非但不以为忤,反而欢喜。
无色少年时出身绿林,虽在禅门中数十年修持,佛学精湛,但往日豪气仍然不减,否则怎能与杨过结成好友?见这小姑娘不肯说出师承来历,偏要试她出来,朗声笑道:“小姑娘接我十招,瞧老和尚眼力如何,能不能说出你的门派?”
郭襄道:“十招中瞧不出,那便如何?”无色禅师哈哈大笑,说道:“姑娘若接得下老衲十招,那还有什么说的,自然唯命是从。”郭襄指着觉远道:“我和这位大师昔年曾有一面之缘,要代他求一个情。倘若十招中你说不出我的师父是谁,你须得答允我,可不能再难为这位大师了。”
无色甚感奇怪,心想觉远迂腐腾腾,数十年来在藏经阁中管书,从来不与外人交往,怎会跟这个美貌女郎攀上了交情?说道:“我们本来就没难为他啊。本寺僧众犯了戒律,不论是谁,均须受罚,那也不算是什么难为。”郭襄小嘴一扁,冷笑道:“哼,说来说去,你还是混赖。”
无色双掌一击,道:“好,依你,依你。老衲倘若输了,便代觉远师弟挑这三千一百零八担水。姑娘小心,我要出招了。”
相关热词搜索:倚天屠龙记
上一篇:第一页
下一篇:第二章 武当山顶松柏长
评论排行
- ·金庸《鹿鼎记》TXT电子书下载(3)
- ·金庸笔下十大恶毒女人(1)
- ·越女剑(1)
- ·第01章 危邦行蜀道,乱世坏长城(1)
- ·金庸痛心陈祖德离世,巨型花篮别“恩师”(1)
- ·第01章 灭门(1)
- ·古代社会中的镖师究竟是什么样子?(1)
- ·第02章 聆秘(1)
- ·第11章 聚气(1)
- ·金庸笔下第一女高手(1)
- ·第14章 当道时见中山狼(1)
- ·《新天龙八部》首曝片花,打造魔幻武侠...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