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回 经年亲剑铗,长日对楸枰
2019-10-05 20:44:33  作者:金庸  来源:金庸作品集新修版  评论:0 点击:

  承志答应了,右手执剑,左手拿着火把,缒绳下去。他遵照师父吩咐,先伸火把入洞。小乖弄破洞外泥封,山顶风劲,一晚间已把洞中秽气吹尽,火把并不熄灭。

  于是他慢慢爬了进去。见是一条狭窄的天生甬道,其实是山腹内的一条裂缝。爬了十多丈远,甬道渐高,再前进丈余,已可站直。他挺一挺腰,向前走去,甬道忽然转弯。他不敢大意,右手长剑当胸,走了两三丈远,前面豁然空阔,出现一个洞穴,便如是座石室。

  举起火把照时,登时吃了一惊,只见对面石壁上斜倚着一副骷髅,身上衣服已烂了七八成,那骷髅骨宛然尚可见到是个人形。

  他见到这副情形,一颗心怦怦乱跳,见石室中别无其他可怖事物,于是举火把仔细照看。骷髅前面横七竖八地放着十几把金蛇锥,石壁平滑,壁上有无数用利器刻成的简陋人形,每个人形均不相同,举手踢足,似在练武。他挨次看去,密密层层的都是图形,心下不解,不知刻在这里有什么用意。

  图形尽处,石壁上出现了几行字,也是以利器所刻。凑过去看时,见刻的是十六个字:“重宝秘术,付与有缘,入我门来,遇祸莫怨。”字形歪歪斜斜,入石甚浅,似乎刻字者手上无力。十六字之旁,有个剑柄凸出在石壁之上,似是一把剑插入了石壁,直至剑柄。

  他好奇心起,握住剑柄向外力拔,微觉松动,便不敢再拔了。

  正想再看,听得洞口隐隐似有呼唤之声。忙奔出去,转了弯走到甬道口,听得木桑在叫自己名字,忙高声答应,爬了出去。

  原来木桑和穆人清在山顶见绳子越扯越长,等了很久不见出来,心中焦急,木桑也缒下去察看。他爬不进去,只得在洞口叫喊。

  承志爬了出来,对木桑道:“洞里有许多古怪东西。”扯动绳子,上面穆人清和哑巴忙拉两人上去。袁承志定了定神,才将洞中的情形说了出来。

  穆人清道:“那骷髅定是金蛇郎君夏雪宜了。想不到一代怪杰,毙命于此。”木桑道:“他留的这十六字是什么意思?”穆人清沉吟道:“看样子似乎他在洞中埋藏了什么宝物。石壁上所刻图形,当是他的武功了。这十六字留言颇为诡奇,似说谁得到他的遗赠,就得算他门人,而且说不定会有祸患。”木桑道:“按字义推详,该当如此,只不知这怪人还有什么奇特花样。”

  穆人清叹了口气,道:“咱们也不贪图他的什么重宝秘术。承志,明儿你再进去,把这位前辈的遗骨葬了,点了香烛在他灵前叩拜一番,也对得起他了。”承志答应了。

  次日清晨,承志拿了一把锄头,和哑巴两人爬上峭壁。这次穆人清和木桑知道洞里没危险,没再和他们同去。承志和哑巴将长索一端紧紧系在峭壁彼端的一株大树上。

  承志心想埋葬骸骨,费时不少,特地带了三个火把。爬进洞后,用锄头在地下挖了个小洞,插入火把,用泥土护住,转身瞧那骷髅。

  他心想:“听师父说,这人生前是位怪侠,不知何以落得命丧荒山,死在这隐秘的洞穴之中,骸骨无人殓埋。”心下恻然,在骷髅面前跪下,叩了几个头,暗暗祝告:“弟子袁承志无意中得见遗体,今日给前辈落葬,你在地下长眠安息吧!”祷祝方罢,一阵冷风嗖嗖地刮进洞来,只觉寒气逼人,不禁毛骨悚然。

  他不敢在洞中多耽,便用锄头在地下挖掘。心想地下岩石坚硬,倘若挖不下去,只有把白骨捡到洞外去埋葬了。

  哪知一锄下去,地面应锄而开,原来石窟中四周石质均甚松软,与泥土相差不远,挖掘甚易。挖了一会儿,忽然丁的一声,锄头碰到一件铁器。移近火把看时,见底下有块铁板,再用锄头挖了几下,拨开旁边泥土,原来竟是一只两尺见方的大铁盒。

  他把铁盒捧了出来,见那盒子高约一尺,然而入手轻飘飘的,似乎盒里并没藏着什么东西。打开盒盖,那盒子竟浅得出奇,离底仅只一寸,他心下奇怪,一只尺来高的盒子,怎地盒里却这般浅?料得必有夹层。

  盒中有个信封,封皮上写着八字:“得我盒者,开启此柬。”拆开信封,里面有张白笺,年深日久,纸笺早已变黄。笺上写道:“盒中之物,留赠有缘。唯得盒者,务须先葬我骸骨,方可启盒,要紧要紧。”字迹是用墨笔所写。信封中又有两个小封套,一个封套上写着“启盒之法”,一个封套上写着“葬我骸骨之法”。

  承志举起盒子一摇,里面果然有物,心想:“师父怜你暴骨荒山,才命我给你收葬,又不是贪图你的物事。”

  于是拆开写着“葬我骸骨之法”的封套,见里面又有白笺,写道:“君如诚心葬我骸骨,请在坑中再向下挖掘三尺,然后埋葬,使我深居地下,不受虫蚁之害。”

  承志心想:“我好人做到底,索性照你的吩咐做吧。”于是又向地下挖掘。好在山石松软,挖掘并不费力。堪堪又将挖了三尺,忽然丁的一声,锄头又碰到一物。拨开泥土,又是一只铁盒,不过这只盒子小得多,只一尺见方,暗想:“这位怪侠当真古怪,不知这盒中又有什么东西。”打开盒盖看时,只惊得一身冷汗。

  原来盒中一张笺上写道:“君是忠厚仁者,葬我骸骨,当酬以重宝秘术。大铁盒开启时有毒箭射出,盒中书谱地图均非真物,且附有剧毒,以惩贪欲恶徒。真者在此小铁盒。”

  承志不敢多看,将两只铁盒放在一旁,把金蛇郎君的骸骨依次搬入穴中,盖上泥土,点上了香烛,拜了几拜,捧了铁盒,回身走出。

  火光照耀下见洞口是用石块砌成,想是金蛇郎君当日进洞之后,再用岩石封住。否则从骷髅看来,他身材高大,又怎进得洞来?只时日已久,洞外土积藤攀,又生满了杂草青苔,只道洞口原来便如此细小。承志挖开石块,开大洞口,以备师父与木桑道人进来查看。出洞后哑巴将他拉上。他拿了两只铁盒,去见师父。

  穆人清与木桑正在弈棋,见他过来,便停弈不下。袁承志把经过一说,两人看了几封书柬,都是暗暗心惊。又把大铁盒中写着“启盒之法”的封套拆开,里面一张纸写道:“铁盒左右,各有机括,双手捧盒同时力掀,铁盒即开。”

  木桑向穆人清伸了伸舌头,道:“承志这条小命,今日险些送在山洞之中,要是他稍有贪心,不先埋葬骸骨而即去开启盒子,只怕难逃毒箭。”

  叫哑巴搬了一只大木桶来,在木桶靠底处开了两个相对的洞孔,将铁盒打开了盖放在桶内,再用木板盖住桶口。然后用两根小棒从孔中伸进桶内,与袁承志各持一根小棒,同时用力一抵,只听得呀的一声,想是铁盒第二层盖子开了,接着嗤嗤咚咚之声不绝,木桶微微摇晃。

  承志听箭声已止,正要揭板看时,木桑一把拉住,喝道:“等一会儿!”话声未绝,果然又是嗤嗤数声。

  隔了良久再无声息,木桑揭开木板。果然板上桶内钉了数十枝短箭,或斜飞,或直射,方向各不相同,支支深入木内。木桑拿了一把钳子,轻轻拔了下来,放在一边,不敢用手去碰,叹道:“这人也太工心计了,唯恐第一次射出,给人避过,将毒箭分作两次射。”

  穆人清摇摇头道:“若是好奇心起,先去瞧瞧铁盒中有何物事,也是人情之常,未必就不葬他的骸骨。再说,就算不葬他的骸骨,也不至于就该死了。此人用心深刻,实非端士。承志本来小孩心性,这次竟忍得住手,不先开盒子来张上一张,可说天幸。”

  从木桶中取出铁盒,见盒子第二层盖下钢丝纠结,都是放射毒箭的弹簧机括。木桑钳去钢丝,下面是一本书,上写“金蛇秘笈”四字,用钳子揭开数页,见写满密密小字,又有许多图画,有的是地图,有的是武术姿势,更有些兵刃机关的图样。

  再打开小铁盒时,里面也有一书,形状大小,字体装订,无不相同,略加对照,便见两书内容却是大异。

  穆人清道:“此人为了对付不肯葬他骸骨之人,不惜花费偌大功夫,造这样一本伪书,安置这许多毒箭。其实人都死了,别人对你是好是坏,又何苦如此斤斤计较?”木桑道:“这人就是因为想不开,才落得如此下场。不过这伪书与铁盒,却多半是早就造好了,要用来对付敌人的。临死之时,料来也无暇再干这些害人勾当,在山洞之中,手边也不会有这些工具机括。”

  穆人清点头叹息,命承志把两只铁盒收了,说道:“此人行为乖僻,他的书观之无益。那本伪书上更有剧毒,碰也碰不得。”袁承志答应了。

  此后练武弈棋,忽忽数年,木桑已把轻功和暗器的要诀倾囊以授。

  袁承志棋艺日进,木桑和他下棋,反要饶上二子,而袁承志故意相让之迹,越来越难遮掩。木桑兴味索然,自觉这“千变万劫棋国手”的七字外号,早已居之有愧。明明觉得袁承志的棋艺也只平平,可是自己不知怎的,却偏偏下他不过,只怕自己的棋艺并不如何高明,也是有的,但说自己棋艺不高,却又决无是理。这一日大败之余,不待局终,推枰而起,承志连声道歉,木桑一笑,飘然下山去了。

  这时承志人长高了,武功练强了,初上华山时还只是个黄毛孩子,此刻已是个身材粗壮,英气勃勃的青年。

  这几年间,承志所练华山本门的拳剑内功,与日俱深。天下事却已千变万化,眼下更是如沸如羹,百姓正遭逢无穷无尽的劫难。

  这些时日中,连年水灾、旱灾、蝗灾相继不断,关外满洲人不住进兵侵袭,朝廷无策抗敌,百姓饥寒交迫,流离遍道,甚至以人为食。朝廷却反而加紧搜括,增收田赋,加派辽饷、练饷,名目不一而足,秦晋豫楚各地,群雄蜂起。起义军首领王自用、高迎祥等先后战死。闯将李自成时胜时败,屡遇危难,他多谋善战,往往反败为胜,群豪归心,部属渐增。其后造反民军十三家七十二营大会河南荥阳,李自成声势大振,隐然为众军首脑,不久即称“闯王”,攻城掠地,连败官军。

  其间穆人清仍时时下山,回山后和袁承志说起民生疾苦,并说已和闯王结交,颇得尊崇,勉他艺成之后,务当尽一己之力,对百姓扶难解困,又说所以要勤练武功,主旨正是在此。承志每次均肃然奉命。

×      ×      ×

  承志兼修两派上乘武功,已是武林中罕有高手。不过这些岁月中他一步没下山,江湖上自不知华山派已出了这样一位少年英雄。

  这天正是初春,承志正在练武,哑巴从屋内出来,向他做个手势。承志知是师父召唤,走进屋内,见师父身旁站着两条大汉。这华山绝顶上除木桑外,从没来过外客,他见了两人,很感诧异。

  穆人清道:“这位是王大哥,这位是高大哥,你过来见见。”袁承志见是师父朋友,过去拜倒,口称:“王师叔,高师叔。”那两人忙即跪下,连称:“不敢,袁师叔请起。”袁承志听他们反叫自己师叔,甚是奇怪。

  穆人清呵呵大笑,说道:“大家起来。”承志站起身来,见两人都是庄稼人打扮,神情却英武矫挺。

  穆人清对承志笑道:“你从来没跟我下山,也不知道自己辈分多大,别客气过头啦!你们谁也别叫谁师叔,大家按年纪兄弟相称吧。”原来这姓王与姓高的是师兄弟,他们的师父叫穆人清为师叔,但也不是真的有什么师门之谊,只不过这么称呼、尊他为长辈而已。如此算来,两人还比承志小着一辈。

  穆人清道:“这两位大哥从山西奉闯王之命前来,要我去商量一件事。我明天就要下山。”承志道:“师父,这次我跟你去瞧瞧崔叔叔,可以吗?”他在山上实在闷得腻了,好几次想跟师父下山,都没得到准许,这次又求。

  穆人清微微一笑。王、高二人知道他们师徒有话要商量,告退了出去。

  穆人清道:“眼前义军声势大张,秦晋两省转眼可得,这也正是你报父仇的良机。你曾几次求我带你去行刺崇祯皇帝,我始终没准许,你可知是什么原因?”承志道:“定是弟子的功夫没学好。”穆人清道:“这固然是原因,但另有更重要的关键。你坐下听我说。”承志依言坐下。

  穆人清道:“这几年来,关外军情紧急,满洲人野心叵测,千方百计想入寇关内。崇祯这人虽然疑心重,做事三心两意,但以抗御满清而言,比之前朝万历、天启那些昏君,总算还是竭力以赴的。要是你为了私仇,进宫刺死了他,继位的太子年幼,权柄落在宦官奸臣手里,只怕咱们汉人的江山马上就得断送,你岂非成了天下罪人?你父亲终身以抵御清兵、平定辽东为己志,他在天之灵知道了,一定也要怒你不忠不孝吧?”承志听师父一言提醒,不觉吓出了一身冷汗。

  穆人清道:“国家事大,私仇事小。我不许你去行刺复仇,就是这个道理。但现下局面不同了,闯王节节胜利,洛阳已得,一两年内,便可进取北京。闯王英明神武,那时由他来主持大局,又怎怕辽东满洲人入寇?”袁承志听得血脉贲张,兴奋异常。

  穆人清道:“眼下你武功已颇有根底,虽武学永无止境,但我所知所能,已尽数传你,以后就全凭你自己用功。明天我下山去,要跟高、王二人去办几件事。你的混元功尚差了最后一关,少则十日,多则一月,才能圆熟如意,融会贯通。下山奔波,诸事分心,练功没山上安静。待得混元一气游走全身,更无丝毫窒滞,你再下山,到闯王军中来找我吧。一路之上,如见到不平之事,便须伸手。行侠仗义,助弱解困,救死扶伤,乃我辈分所当为,纵是万分艰难危险,也不可袖手不理。”

  承志答应了,听师父准许他下山,甚是欢喜。

  穆人清平时早已把本门门规,以及江湖上诸般禁忌规矩、帮会邪正、门派渊源、武功家数告知了他,这时又择要一提,最后道:“你为人谨慎正直,我是放心得过的。只是你年轻之人,血气方刚,于‘女色’一关可要加意小心。多少大英雄大豪杰只因在这事上失了足,弄得身败名裂。你可要牢牢记住师父这句话。”承志凛然受教。

  次日天亮,袁承志起身后,就如平时一般,帮哑巴烧水做饭。等一切弄好再到师父房里请安,却见穆人清和两位客人早已走了。承志望着师父的空床出了一会儿神,想到不久就可下山,打手势告诉了哑巴。哑巴愀然不乐,转身走出。

  承志和他相处十余年,早已亲如兄弟,知他不舍得与自己分离,心下也感怅惘。

  忽忽过了十七八天,承志照常练功,想到不久便要离去,对山上一草一木不由得加意爱惜起来。这天用过晚饭,坐在床上又练了一遍混元功,但觉内息游走全身经脉,极是顺畅,快速异常,知道师父所云最后一关亦已打通,心下甚喜。正要熄灯睡觉,哑巴走进房来,做手势说山中似乎来了生人。袁承志要奔出去察看,哑巴示意已前后查过,未见有何不妥之处。

  袁承志不放心,带了两头猿猴山前山后查看,没发现有何异状,也就回来睡了。

  睡到半夜,忽听到外房中大威与小乖吱吱乱叫,袁承志翻身坐起,侧耳细听,忽然间一阵甜香扑鼻,暗叫:“不好!”闭气纵出,不料脚下陡然无力,一个踉跄,险些跌倒。那是他从所未有之事,正感惊讶,室门砰的一声给人踢开,一条黑影蹿将进来,黑暗中刀风飒然,当头砍到。袁承志只感到头脑发晕,站立不定,危急中强自支持,身子向左偏让,右手反击。那人挥刀直劈下来,削他手臂。

  袁承志猝遇强敌,不容对方有缓手机会,黑暗中听声辨形,欺进一步,左掌噗的一声,击在那人肩头,但手臂酸软,使出来的还不到平时一成功力。饶是如此,那人还是单刀脱手,身不由主地直掼出去。外面一人伸手拉住,问道:“点子爪子硬?”

  袁承志待要扑出追敌,突觉一阵迷糊,晕倒在地。

  也不知隔了多少时候,方才醒来。只感浑身酸软,手足一动,吃惊非小,原来全身已给绳子缚住。只见室中灯火辉煌,两个人正在翻箱倒箧地到处搜检。

  他知遭人暗算,心中自责无用。师父下山没多天,就给人掩上山来擒住了,还说得上什么闯江湖报父仇。这时兀自头晕目眩,于是潜运内功,片刻间便即宁定。

  当下假装昏迷未醒,眼睁一线偷看。只见一人身材瘦削,四十多岁年纪,面容干枯;另一个头顶光秃,身躯高大,瞧身形就是适才与自己交手之人。他想:“山上有什么贵重东西,值得他们来抢?这里就只有师父留下给我做盘缠的五十两银子。但这二人绝非寻常盗贼,这秃子武功不弱,想那瘦子也自了得。若说是来找师父报仇,为什么不杀我,却到处搜寻东西?”暗运功力,想崩断手上所缚绳索。不料敌人知他武功精强,已在他双手之间插了一支空竹,只要一用力,竹子先破,立发声响。袁承志微微一挣,便即发觉,于是停手不动,寻思脱身之计。

  那秃子忽然高兴大叫:“在这里啦!”从床底下捧出一只大铁盒,正是金蛇郎君的遗物。瘦子与秃子坐在桌边,打开铁盒,取出一本书来,见封面上写着“金蛇秘笈”四字。

  秃子大笑道:“果然在这里,张师哥,咱们这十八年功夫可没白费。”揭开秘笈,见书页上画着许多图形,写满小字,喜得晃头搔耳,乐不可支。

  瘦子忽叫:“咦,那人要逃!”说着向承志一指。袁承志吃了一惊。秃子回过头来,那瘦子手腕翻处,波的一声,一柄匕首插进了秃子背脊,直没至柄,随即跃开数尺,拔出长剑,护住门面。

  秃子惊愕异常,忽然惨笑,说道:“二十几个师兄弟寻访了十八年,今日我和你才得到这宝贝,张师哥,你要独吞,竟对我下这毒……手……哈哈……哈哈……你……你当然连棋仙派也叛了。可是要瞒过五位老爷子,只怕没这么容易,我……瞧你有什么好下场……哈哈……”

  静夜中听到这惨厉的笑声,袁承志全身寒毛直竖。

  那秃子反手去拔背上匕首,却总是够不到,蓦地里长声惨呼,扑在地下,抽搐了几下,就不动了。

  瘦子怕他没死,又过去在他背上刺了两剑,哼了一声,道:“我不杀你,怕你不会杀我么?那又何必客气?”随即又在秃子的尸身上重重踢了一脚,说道:“你说我瞒不过那五个糟老头子?你瞧我的!”

  他不知袁承志已醒,阴恻恻地笑了两声,弹去了蜡烛上灯花,打开秘笈看了起来,身子微微晃动,满脸喜色。他翻了几页,有几页粘住了揭不开来,伸食指在口中一舐,蘸了些唾液又去翻阅。这般翻了几张,袁承志突然想起,书本上附有剧毒,他如此翻阅,势必中毒,不由得“呀”的一声叫了出来。

  那瘦子听到了,转过头来。见袁承志脸上尽是惊惶之色,便缓缓站起,从秃子背上拔出匕首,走上两步,说道:“我跟你无怨无仇,可是今日却不能饶你性命。”说着眼露凶光,举起匕首,狞笑两声,说道:“此时杀你,只怕你到了阴间也不知原因。老实跟你说,我是浙江衢州棋仙派的张春九。我们棋仙派跟金蛇郎君是死对头,他奸淫了我们师妹,逃得不知去向。我们十多年来到处找他,哪知他的物事竟在你这小子手里。金蛇郎君在哪里?”说着向窗外一望,不由自主地脸露畏惧,似乎怕金蛇郎君突然出现。

  袁承志如稍有江湖经历,自会出言恐吓,纵不能将他惊走,也可使他心有顾忌,不敢随便加害自己,但此时六神无主,哪想得到骗人?只道:“金蛇郎君早已死了,他……他的尸骨也是我葬的。”张春九大喜,又问一句:“金蛇郎君果然死了?”袁承志点点头。张春九喝问:“他怎么死的?”袁承志道:“我不知道,真的不知道。”

  张春九满脸狰狞之色,恶狠狠地道:“你这小子住在华山之上,决非好人,料来跟金蛇郎君蛇鼠一窝,杀了你也不冤。你做了鬼要报仇,到衢州静岩来找我张春九吧。嘿嘿,不过我今后衢州也永不回去了,只怕你变了鬼也找我不到……”提剑便要往承志头上斩落,突然之间,打了个踉跄。

  袁承志知危机迫在目前,全身力道都运到了双臂之上,啪的一声,空竹先破,跟着绳索迸断,挥掌正要打出,张春九忽然仰天便倒。

  袁承志怕他有诈,手持断绳,在面前挥了两下,呼呼生风。却见他双脚一登,便不动了,眼中、鼻中、耳中、口中,都流出黑血,才知他已中毒而死。俯身解开自己脚上绳索,奔到外室,见哑巴也已被缚,双目圆睁,动弹不得,忙给他解了缚。又见大威与小乖昏倒在地,心中一惊,去端了一盆冷水从头淋落,两头巨猿渐渐苏醒。

  袁承志打手势把经过情形告诉哑巴。等天明后,两人把两具死尸抬到后山。承志想这大铁盒是害人之物,便与毒书一起投在坑里,与两具死尸葬在一处。想起夜来情事,不由得暗暗心惊:“这二人所以绑住我与哑巴,不即一刀杀死,自是为了要拷问金蛇郎君的下落。若非他们另有图谋,这时葬在这坑中的,却是我与哑巴的尸首了。”

相关热词搜索:碧血剑

上一篇:第二回 恩仇同患难,死生见交情
下一篇:第四回 矫矫金蛇剑,翩翩美少年
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