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八 草木残生颅铸铁
2019-10-07 19:00:41  作者:金庸  来源:金庸作品集新修版  评论:0 点击:

  如此过了两个多月,天气渐暖。这一日游坦之随着众人,在南京城外搬土运砖,加厚南京南门旁的城墙。忽听得蹄声得得,几乘马从南门中出来,一个清脆的声音笑道:“啊哟,这铁丑还没死啊!我还道他早死了呢!铁丑,你过来!”正是阿紫的声音。

  游坦之日思夜想,盼望的就是这一刻时光,听得阿紫叫他,一双脚却如钉在地上一般,竟不能移动,只觉一颗心怦怦大跳,手掌心都是汗水。

  阿紫又叫道:“铁丑,该死的!我叫你过来,你没听见么!”游坦之才应道:“是,姑娘!”转身向她马前走去,忍不住抬起头来瞧了她一眼。相隔四月,阿紫脸色红润,更增俏丽。游坦之心中怦的一跳,脚下一绊,合扑摔了一跤,众人哄笑声中,急忙爬起,不敢再看她,慌慌张张地走到她身前。

  阿紫心情甚好,笑道:“铁丑,你怎么没死?”游坦之道:“我说要……要报答姑娘的恩典,还没报答,可不能便死。”阿紫更是喜欢,格格娇笑两声,道:“我正要找一个忠心不二的奴才去做一件事,只怕契丹人粗手粗脚的误事,你还没死,那好得很。你跟我来!”游坦之应道:“是!”跟在她马后。

  阿紫挥手命室里和另外三名契丹卫士回去,不必跟随。室里知她不论说了什么,旁人决无劝谏余地,好在这铁面人猥崽懦弱,随着她决无害处,便道:“请姑娘早回!”四人跃下马来,在城门边等候。

  阿紫纵马慢慢前行,走出了七八里地,越走越荒凉,转入了一处阴森森的山谷,地下尽是陈年腐草败叶烂成的软泥。再行里许,山路崎岖,阿紫已不能乘马,便跃下马来,命游坦之牵着马,又走一程。但见四下里阴沉沉的,寒风从一条窄窄的山谷通道中刮进来,吹得二人肌肤隐隐生疼。

  阿紫道:“好了,便在这里!”命游坦之将马缰系在树上,说道:“你今天瞧见的事,不得向旁人泄露半点,以后也不许向我提起,记得么?”

  游坦之道:“是,是!”心中喜悦若狂,阿紫居然只要他一人随从,来到如此隐僻的地方,就算让她狠狠鞭打一顿,那也是甘之如饴。

  阿紫伸手入怀,取出一只深黄色的小木鼎,放在地下,说道:“待会儿有什么古怪虫豸出现,你不许大惊小怪,千万不能出声。”游坦之应道:“是!”

  阿紫又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布包,打了开来,里面是几块黄色、黑色、紫色、红色的香料。她从每一块香料上捏了少许,放入鼎中,用火刀、火石打着了火,烧了起来,然后合上鼎盖,道:“咱们到那边树下守着。”

  阿紫在树下坐定,游坦之不敢坐在她身边,隔着丈许,坐在她下风处一块石头上。寒风刮来,风中带着她身上淡淡香气,游坦之不由得意乱情迷,只觉一生中能有如此一刻,这些日子虽受种种苦楚荼毒,却也不枉了。他只盼阿紫永远在这大树下坐着,自己能永远的这般陪着她。

  正自醺醺然如有醉意,忽听得草丛中瑟瑟声响,绿草中红艳艳的一物晃动,却是一条大蜈蚣,全身闪光,头上凸起一个小瘤,与寻常蜈蚣大不相同。

  那蜈蚣闻到木鼎中发出的香气,笔直游向木鼎,从鼎下的孔中钻了进去,便不再出来。阿紫从怀中取出一块厚厚的锦缎,蹑手蹑足地走近木鼎,将锦缎罩在鼎上,把木鼎裹得紧紧的,生怕蜈蚣钻了出来,然后放入系在马颈旁的革囊之中,笑道:“走吧!”牵马便行。

  游坦之跟在她身后,寻思:“她这座小木鼎古怪得紧,多半还是因烧起香料,才引得这条大蜈蚣到来。不知这条大蜈蚣有什么好玩,姑娘巴巴的到这山谷中来捉?”

  阿紫回到端福宫中,吩咐侍卫在殿旁小房中给游坦之安排个住处。游坦之大喜,知道从此可以常与阿紫相见。

  果然第二天一早,阿紫便将游坦之传去,领他来到偏殿,亲自关上了殿门,殿中便只他二人。阿紫走向西首一只瓦瓮,揭开瓮盖,笑道:“你瞧,是不是很雄壮?”游坦之向瓮中一看,只见昨日捕来的那条大蜈蚣正自迅速异常地游走。

  阿紫取过预备在旁的一只大公鸡,投入瓦瓮。那条大蜈蚣跃上鸡头,吮吸鸡血,那公鸡飞扑跳跃,说什么也啄不到蜈蚣。蜈蚣身子渐渐肿大,红头更如欲滴出血来。过了一会,公鸡僵硬不动,中毒而死。阿紫满脸喜悦之情,低声道:“成啦,成啦!这一门功夫可练得成功了!”

  游坦之心道:“原来你捉了蜈蚣,要来练一门功夫。这叫蜈蚣功吗?”

  如此七日,每日让蜈蚣吮吸一只大公鸡的血,毒死一只公鸡。那条蜈蚣的身子也大了不少。到第八日上,阿紫又将游坦之叫进殿去,笑眯眯地道:“铁丑,我待你怎样?”游坦之道:“姑娘待我恩重如山。”阿紫道:“你说过要为我粉身碎骨,赴汤蹈火。是真的还是假的?”游坦之道:“自然是真!姑娘但有所命,小人必定遵从。”阿紫道:“那好得很啊。我跟你说,我要练一门功夫,须得有人相助才行。你肯不肯助我练功?倘若练成了,我重重有赏。”游坦之道:“小人当然听姑娘吩咐,也不用什么赏赐。”阿紫道:“那好得很,咱们这就练了。”

  她盘膝坐好,双手互搓,闭目运气,过了一会,道:“你伸手到瓦瓮中去,这蜈蚣必定咬你,你千万不可动弹,要让他吸你血液,吸得越多越好。”

  游坦之七日来每天见这条大蜈蚣吮吸鸡血,只吮不多时,一只鲜龙活跳的大公鸡便即毙命,可见这蜈蚣毒不可当。听阿紫这么说,不由得迟疑不答。阿紫脸色一沉,问道:“怎么啦,你不愿意吗?”游坦之道:“不是不愿,只不过……只不过……”阿紫道:“怎么?只不过蜈蚣毒性厉害,你怕死是不是?你是人,还是公鸡?”游坦之道:“我不是公鸡。”阿紫道:“是啊,公鸡给蜈蚣吸了血会死,你又不是公鸡,怎么会死?你说过愿意为我赴汤蹈火,粉身碎骨。蜈蚣吸你一点血玩玩,你会粉身碎骨么?”

  游坦之无言可答,抬起头来向阿紫瞧去,只见她红红的樱唇下垂,颇有轻蔑之意,衬着嘴唇旁雪白的肌肤,委实美丽万分,登时意乱情迷,就如着了魔一般,说道:“好,我遵从姑娘吩咐。”咬紧牙齿,闭上眼睛,右手慢慢伸入瓦瓮。

  他手指一伸入瓮中,中指指尖上便如针刺般忽然剧痛。他忍不住将手一缩。阿紫叫道:“别动,别动!”游坦之强自忍住,睁开眼来,只见那条蜈蚣正咬住了自己中指,果然便在吸血。游坦之全身发毛,只想提起来往地下一甩,一脚踏了下去。但他虽不和阿紫相对,却感觉到她锐利的目光射在自己背上,如同两把利剑般要作势刺下,怎敢稍有动弹?

  好在蜈蚣吸血,并不甚痛,但见那蜈蚣渐渐肿大起来,自己的中指上却也隐隐罩上了一层深紫之色。紫色由浅而深,慢慢转成深黑,再过一会,黑色自指而掌,更自掌沿手臂上升。游坦之这时已将性命甩了出去,反而处之坦然,嘴角边也微微露出笑容,只是这笑容套在铁罩之下,阿紫看不到而已。

  阿紫双目凝视在蜈蚣身上,全神贯注,毫不怠忽。终于那蜈蚣放松了游坦之的手指,伏在瓮底不动了。阿紫道:“你轻轻将蜈蚣放入小木鼎中,小心些,可别弄伤了它。”

  游坦之依言用木筷轻夹蜈蚣,放入锦凳前的小木鼎中,那蜈蚣竟毫不动弹。阿紫盖上鼎盖,过得片刻,木鼎的孔中有一滴滴黑血滴了下来。

  阿紫脸现喜色,忙伸掌将血液接住,盘膝运功,将血液都吸入掌内。游坦之心道:“这是我的血液,却到了她体中。原来她是在练蜈蚣毒掌。”其实阿紫练的不是毒掌,而是“不老长春功”与“化功大法”,前者能以毒质长葆青春,后者则是消人内力的邪术。阿紫曾偷听到师父述说练功之法,不过师父说得简略,她所知不详,练法是否有效,也只能练一步算一步而已。

  过了好一会,木鼎再无黑血滴下,阿紫揭起鼎盖,见蜈蚣已然僵毙。

  阿紫双掌一搓,瞧自己手掌时,但见两只手掌如白玉无瑕,更无半点血污,知道从师父那里偷听来的练功之法确是如此,心下甚喜,捧起木鼎,将死蜈蚣倒在地下,匆匆出殿,一眼也没瞧向游坦之,似乎此人便如那条死蜈蚣一般,再也没什么用处了。

  游坦之怅望阿紫的背影,直到她影踪不见,解开衣衫看时,见黑气已蔓延至腋窝,同时一条手臂也麻痒起来,霎时之间,便如千万只跳蚤在同时咬啮一般。

  他纵声大叫,跳起身来,伸手去搔,一搔之下,更加痒得厉害,好似骨髓中、心肺中都有虫子爬了进去,蠕蠕而动。痛可忍而痒不可耐,他跳上跳下,高声大叫,铁头用力碰撞墙壁,当当声响,只盼自己即时晕了过去,失却知觉,免受这般难熬的奇痒。

  又撞得几下,啪的一声,怀中掉出一件物事,一个油布包跌散了,露出一本黄皮小书,正是那日他拾到的那本梵文经书。这时剧痒之下,也顾不得去拾,但见那书从中翻开。他全身说不出的难熬,滚倒在地,乱擦乱撞。过得一会,俯伏着只是喘息,泪水、鼻涕、口涎都从铁罩的嘴缝中流出来,滴在经书上。昏昏沉沉中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,书页上已浸满了涕泪唾液,无意中一瞥,忽见书页上的弯弯曲曲的文字之间,竟现出一行汉字:“摩伽陀国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。”这些字他也识不周全,又见汉字旁有个外国僧人图形。这僧人姿式奇特,脑袋从胯下穿过,伸了出来,双手抓着两只脚。

  他也没心绪去留神书上的古怪姿势,只觉痒得几乎气也透不过来了,扑在地下,乱撕身上衣衫,将上衣和裤子撕得片片粉碎,将肌肤往地面上猛力摩擦,擦得片刻,皮肤中便渗出血来。他乱滚乱擦,突然一不小心,脑袋竟从双腿间穿过。他头上套了铁罩,急切间缩不回来,伸手想去相助,右手自然而然地抓住了右脚。

  这时他已累得筋疲力尽,一时没法动弹,只得喘过一口气,见那本书摊在眼前,书中所绘的那外国僧人,姿势竟然便与自己目前有点儿相似,既感惊异,又觉好笑。更奇怪的是,做了这个姿势后,身上麻痒之感虽一般无二,透气却顺畅得多了。当下也不急于要将脑袋从胯下缩回来,便这么伏在地下,索性依照图中僧人姿势,连左手也去握住了左脚,下颚抵地。这么一来,姿势已与图中的僧人无异,透气更加舒服了。

  如此伏着,双眼与那书更加接近,再向那僧人看去,见他身上画了许多极小的红色箭头。他这般伏着,甚是疲累,便放手站起。只一站起,立时又痒得透不过气来,忙又将脑袋从双腿间钻过去,双手握足,下颚抵地。只做了这古怪姿势,透气便即顺畅。

  他不敢再动,过了好一会,又去看那图中蜷发虬髯的僧人,以及他身上画着的那些小箭头,心中自然而然的随着箭头所指去存想,只觉右臂上的奇痒似乎化作一线暖气,自喉头而胸腹,绕了几个弯,自双肩而头顶,再转胸口而至小腹,慢慢的消失。

  看着僧人身上的小箭头,接连这么想了几次,每次都有一条暖气通入小腹,而臂上的奇痒便稍有减轻。他惊奇之下,也不暇去想其中原因,只这般照做,做到三十余次时,臂上已仅余微痒,再做十余次,手指、手掌、手臂各处已全无异感。

  他将脑袋从胯下缩出来,伸掌看去,手上的黑气竟已全部退尽,他欣喜之下,突然惊呼:“啊哟,不好!蜈蚣的剧毒都给我搬入肚里了!”但这时奇痒既止,便算有什么后患,也顾不得了,又想:“这本书上本来明明有字没图,怎地忽然文字不见了,却多了个古怪的和尚?我无意之间,居然做出跟这和尚一般的姿势?这和尚定是菩萨,来救我性命的。”当下跪倒在地,恭恭敬敬地向图中怪僧磕头,铁罩撞地,当当有声。

  他自不知书中图形,是用天竺一种药草浸水绘成,湿时方显,干即隐没,是以阿朱与箫峰都没见到。图中姿势与运功线路,已非原书《易筋经》,而是天竺一门极神异的瑜伽术,传自摩伽陀国,叫做《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》,与《易筋经》并不相干。少林上代高僧按照书上梵文显字练成易筋经神功,却与隐字所载的神足经全无干系。游坦之奇痒难当之时,涕泪横流,恰好落上书页,显出了神足经图形。神足经本是练功时化解外来魔头的一门妙法,乃天竺国古代高人所创的瑜伽秘术,因此图中所绘,也是天竺僧人。游坦之突然做出这姿势来,亦非偶然巧合,食嗌则咳,饱极则呕,原是人之天性。他在奇痒难当之时,以头抵地,本出自然,不足为异,只是他涕泪刚好流上书页,那倒确是巧合了。他呆了一阵,疲累已极,便躺在地下睡着了。

  第二日一早,阿紫匆匆进殿,见到他赤身露体、蜷曲在地的古怪模样,“啊”的一声叫了出来,说道:“你干什么?怎么你还没死?”游坦之一惊,说道:“小人……小人还没死!”暗暗神伤:“原来她只道我已早死了。”

  阿紫道:“你没死那也好!快穿好衣服,跟我再出去捉毒虫。”游坦之道:“是!”等阿紫出殿,去向契丹兵另讨一身衣服。契丹兵见郡主对他青眼有加,便捡了一身干净衣服给他换上。

  阿紫带了游坦之来到荒僻之外,仍以神木王鼎诱捕毒虫,以鸡血养过,再吮吸游坦之身上血液,然后用以练功。第二次吸血的是一只青色蜘蛛,第三次则是一只大蝎子。游坦之每次依照书上图形,化解虫毒。

  阿紫当年在星宿海偷看师父练此神功,每次都见到有一具尸首,均是本门弟子奉师命去掳掠来的附近乡民。料来游坦之中毒后必死无疑,但见他居然不死,不禁暗暗称异。

  如此不断捕虫练功,三个月下来,南京城外周围十余里中毒物越来越少,为香气引来的毒虫大都细小孱弱,不中阿紫之意。两人出去捕虫时,便离城渐远。

  这一日来到城西三十余里之外,木鼎中烧起香料,直等了一个多时辰,才听得草丛中瑟瑟声响,有什么蛇虫过来。阿紫叫道:“伏低!”游坦之便即伏下身来,只听得响声大作,颇异寻常。

  异声中夹杂着一股中人欲呕的腥臭,游坦之屏息不动,只见长草分开,一条白身黑章的大蟒蛇蜿蜒游至,蟒头作三角形,头顶上高高生了一个凹凹凸凸的肉瘤。北方蛇虫本少,这蟒蛇如此异状,更属罕见。蟒蛇游近木鼎,绕鼎团团转动,这蟒蛇身长二丈,粗逾手臂,决计钻不进木鼎,但它闻到香料及木鼎的气息,一颗巨头不住用力去撞木鼎。

  阿紫没想到竟会招来这样一件庞然大物,心下害怕,悄悄爬到游坦之身边,低声道:“怎么办?要是蟒蛇将木鼎撞坏了,岂不糟糕?”

  游坦之乍听到她如此软语商量的口吻,当真是受宠若惊,登时勇气大增,说道:“不要紧,我去将蛇赶开!”站起身来,大踏步走向蟒蛇。那蛇听到声息,立时盘曲成团,昂起了头,伸出血红的舌头,嘶嘶作声,只待扑出。游坦之见了这等威势,倒也不敢贸然上前。

  便在此时,忽觉得一阵寒风袭体,只见西北角上一条火线烧了过来,顷刻间便烧到了面前。一到近处,看得清楚,原来不是火线,却是草丛中有什么东西爬过来,青草遇到,立变枯焦,同时寒气越来越盛。他退后了几步,只见草丛枯焦的黄线移向木鼎,却是一条蚕虫。

  这蚕虫纯白如玉,微带青色,比寻常蚕儿大了一倍有余,便似一条蚯蚓,身子透明如水晶。那蟒蛇本来气势汹汹,这时却似乎怕得要命,尽力将一颗三角大头缩到身子下面藏了起来。那水晶蚕儿迅速异常地爬上蟒蛇身子,从尾部一路向上爬行,便如一条炽热的炭火一般,在蟒蛇的脊梁上烧出了一条焦线,爬到蛇头之时,蛇皮崩开,蟒蛇的长身从中分裂为二。那蚕儿钻入蟒蛇头旁的毒囊,吮吸毒液,顷刻间身子便胀大了不少,远远瞧去,就像是一个水晶瓶中装满了青紫色的液汁。

  阿紫又惊又喜,低声道:“这条蚕儿好厉害,看来是毒物中的大王了。”游坦之却暗自忧急:“如此剧毒的蚕虫倘若来吸我的血,这一次可性命难保了。”

  那蚕儿绕着木鼎游了一圈,向鼎上爬去,所经之处,鼎上也刻下了一条焦痕。蚕儿似通灵一般,在鼎上爬了一圈,似乎知道如钻入鼎中,有死无生,竟不似其余毒物一般钻入鼎中,又从鼎上爬下,向西北而去。

  阿紫又兴奋又焦急,叫道:“快追,快追!”取出锦缎罩在鼎上,抱起木鼎,向蚕儿追了下去。游坦之跟随其后,沿着焦痕追赶。这蚕儿虽是小虫,竟爬行如风,一眨眼间便爬出了数丈,好在所过之处有焦痕留下,不致失了踪迹。

  两人片刻间追出了三四里地,忽听得前面水声淙淙,来到一条溪旁。焦痕到了溪边,便即消失,再看对岸,也无蚕虫爬行过的痕迹,显然蚕儿掉入了溪水,给冲下去了。阿紫顿足埋怨:“你也不追得快些,这时候却又到哪里找去?我不管,你非给我捉回来不可!”游坦之心下惶惑,东找西寻,却哪里寻得着?

  两人寻了一个多时辰,天色暗了下来,阿紫既感疲倦,又没了耐心,怒道:“说什么也得给我捉了来,否则不用再来见我。”说着转身离去,径自回城。

  游坦之好生焦急,只得沿溪向下游寻去,寻出七八里地,暮色苍茫之中,突然在对岸草从中又见到了焦线。游坦之大喜,冲口而出地叫道:“姑娘,姑娘,我找到了!”但阿紫早已去远。

  游坦之涉水而过,循着焦线追去,只见焦线直通向前面山坳。他鼓气疾奔,山头尽处,赫然是一座构筑宏伟的大庙。

  他快步奔近,见庙前匾额写着“悯忠寺”三个大字。不暇细看庙宇,顺着焦线追去。那焦线绕过庙旁,通向庙后。但听得庙中钟磬木鱼及诵经之声此起彼伏,群僧正做功课。他头上戴了铁罩,自惭形秽,深恐给寺僧见到,于是沿着墙脚悄悄而行,见焦线通过了一大片泥地,来到庙后一座菜园之中。

  他心下甚喜,料想菜园中不会有什么人,只盼蚕儿在吃菜,便可将之捉了来,走到菜园的篱笆之外,听得园中有人在大声叱骂,他立即停步。

  只听那人骂道:“你怎地如此不守规矩,独个儿偷偷出去玩耍?害得老子担心了半天,生怕你从此不回来了。老子从昆仑山巅万里迢迢地将你带来,你太也不知好歹,不懂老子对待你一片苦心。这样下去,你还有什么出息?将来自毁前途,谁也不会来可怜你!”那人语气虽甚恼怒,却颇有期望怜惜之意,似是父兄教诲顽劣的子弟。

  游坦之寻思:“他说什么从昆仑山巅万里迢迢地将他带来,多半是师父或是长辈,不是父亲。”悄悄掩到篱笆之旁,见说话的人是个和尚。这和尚肥胖已极,身材却又极矮,尤其凸了个大肚子,便如是有了八九个月身孕的妇女一般,宛然是个大肉球,手指地下,兀自申斥不休。游坦之向地下望去,又惊又喜,那矮胖和尚所申斥的,正是那条透明的大蚕。

  这大肚和尚的长相已是甚奇,而他居然以这等口吻向那条蚕儿说话,更是匪夷所思。那蚕儿在地下急速游动,似要逃走一般。只是一碰到一道无形的墙壁,便即转头。游坦之凝神看去,见地下画着一个黄色圆圈,那蚕儿左冲右突,始终无法越出圈子,当即省悟:“这圆圈是用药物画的,这药物是那蚕儿的克星。”

  那大肚和尚骂了一阵,从怀中掏出一物,大啃起来,却是个煮熟了的羊头,他吃得津津有味,从柱上摘下一个葫芦,拔开塞子,仰起脖子,咕噜咕噜地喝个不休。

  游坦之闻到酒香,知道葫芦里装的是酒,心想:“原来是个酒肉和尚。看来这条蚕儿是他所养,而且他极之宝爱,却怎么去盗了来?”

  正寻思间,忽听得菜园彼端有人叫道:“慧净,慧净!”那大肚和尚一听,吃了一惊,忙将羊头和酒葫芦在稻草堆中一塞。只听那人又叫:“慧净,慧净,你不去做晚课,躲到哪里去啦?”那大肚和尚抢起脚边的一柄锄头,手忙脚乱地便在菜畦里锄菜,应道:“我在锄菜哪。”那人走了过来,是个中年和尚,冷冰冰地道:“晨课晚课,人人要做!什么时候不好锄菜,却在晚课时分来锄?快去,快去!做完晚课,再来锄菜好了。在悯忠寺挂单,就得守悯忠寺的规矩。难道你少林寺就没庙规家法吗?”那大肚和尚慧净应道:“是!”

  放下锄头,跟着他去了,不敢回头瞧那蚕儿。

  游坦之心道:“这大肚和尚原来是少林寺的。少林和尚个个身有武功,我偷他蚕儿,可得加倍小心。”等二人走远,听四下静悄悄的,便从篱笆中钻了进去,见那蚕儿兀自在黄圈中迅速游走,心想:“却如何捉它?”呆了半晌,主意忽生,从草堆中摸了那葫芦出来,一摇还有半葫芦酒,他拔开木塞,喝了几口,将残酒倒入菜畦,将葫芦口慢慢移向黄线绘成的圆圈。葫芦口一伸入圈内,那蚕儿嗤的一声,钻入了葫芦。游坦之大喜,忙将木塞塞住葫芦口子,双手捧着葫芦,钻出篱笆,三脚两步地自原路逃回。

  离悯忠寺不过数十丈,便觉葫芦冷得出奇,直比冰块更冷。他将葫芦从右手交到左手,又从左手交到右手,当真奇寒彻骨,实在拿捏不住。无法可施,将葫芦顶在头上,这一来可更加不得了,冷气传上铁罩,只冻得他脑袋疼痛难当。他情急智生,解下腰带,缚在葫芦腰里,提在手中,腰带不会传冷,方能提着。但冷气还是从葫芦上冒出来,片刻之间,葫芦外便结了一层白霜。

相关热词搜索:天龙八部

上一篇:二十七 金戈荡寇鏖兵
下一篇:二十九 虫豸凝寒掌作冰
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