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庸辽宁师范大学演讲
2008-10-07 12:45:00 作者: 来源:半岛晨报 评论:0 点击:
金庸先生在演讲中以“大师兄”自居,还称东北人的侠气很厉害。摄影记者杜日海
大学生向金庸先生提问,现场气氛热烈
金庸先生为本报题字
“中国人一直有着侠义心肠,没有武功的人侠气也很多;做人要做个好人,要凭良心,从事任何工作都应该是这样。”
孔子说:“随心所欲,不逾距”。参透人生、不会凝滞于外物的金庸对辽宁师范大学的小师弟小师妹说:“行侠不一定要有武功,所以可以有‘文侠’、‘官侠’、‘儒侠’……中国是一个侠义的民族,特别是东北人的侠气很厉害。”2008年10月6日。大连。辽宁师范大学礼堂。84岁的金庸面对着20岁左右的大学生,以“大师兄”自居后开始说“侠”。
论己 请叫我“大师兄”
昨天上午10点,金庸出现在辽宁师范大学礼堂里,没有任何指挥,现场的学生集体起立,同时把欢呼和掌声送给他们心中的金庸大侠。
此前大约半小时左右,礼堂的座位已经坐满,连过道都水泄不通。
该校已聘请金庸为名誉教授,向他正式颁发了证书。84岁的金庸教授随即说,到兰亭时有人让他写字,他想到王羲之所以觉得“不敢当”,到杜甫草堂有人让他赋诗,想到杜甫他也觉得“不敢当”,“来辽师讲学我也觉得不敢当,我就以‘大师兄’的身份和大家探讨,有不对之处,还请批评。”
金庸说,他最喜欢的称呼是“大师兄”,在和学生的交流中,他也一直以这种身份自居。
论道 中国人服务正义
有小师弟问,相对于西方的罗宾汉、佐罗等侠客,中国的侠客有什么别样的魅力?金庸回答,西方的侠客是为他们的神服务的,而中国人则是服务正义,即使牺牲自己也要对的起良心,觉得应该做就去做了。
他最愿意看“感动中国”的评选,认为这就是充满了侠气的中国人。“现在外国人也觉得中国人的做法很伟大,并且慢慢开始了解起来。”
论人 做人要做个好人
金庸有两支笔: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“世界第一侠笔”,另一支是写社评的“香港第一健行”。香港市民喜欢看他的社评,连美国国务院也剪辑他的社评,作为资料加以研究参考。
有小师妹问,侠义精神对从事的新闻事业有什么帮助?
金庸说,写社评很得罪人,但我不怕,坐牢不是还有出来的时候吗?那时候我跑到新加坡去了,也没办法找到我(众笑)。“总之,做人要做个好人,要凭良心,从事任何工作都应该是这样。”
“活到老,学到老,终生要求学问、求知识,无论做什么工作,读书的兴趣不要放弃,永远追求知识,在专业方面应该有发展。”
论文 改全集为求更好
“梁羽生是我的好朋友,他的小说中有一句话‘抓着和尚的头发丢下去’……哈哈,写的兴起,因为出版方面的原因,也只能将错就错了。”在被问及第四次修改金庸全集所为何故的时候,金庸讲起了这件趣事。
“当时今天写一段,明天就发表了,好处是思考的时间比较长,但缺点是连贯性不太好,所以一改再改,直到第四次修改。”
“我想好好研究一下‘推敲’二字,甚至想到北京大学找专家请教一下,究竟是哪个字好,这次修改作品我也要好好推敲,我相信文章会越改越好。”
金庸从第一本“书剑”到最后一本“鹿鼎”,每一本都在求新求好,试图更上一层楼,他自己也认为后期的作品比前期的好,前面的模仿的痕迹多一些,后面的全部是自己的想象。
论侠 侠不一定是武功
金庸说:“行侠仗义,侠之小者;为国为民,侠之大者”。金庸笔下,谁为侠之大者,当然是萧峰和郭靖,别无他人。但那些侠之小者同样受到我们的喜爱,比如说杨过,张无忌,洪七公,虚竹等等。所谓侠者,无论大小,都不会去做有悖侠义之事。如此一来,侠的范围就扩大了。
在面对“今时今日的中国侠义文化表现在哪里?”的提问,金庸说,中国是一个侠义民族,中国人一直有着侠义心肠,“侠不一定是武功,现在的法制社会,暴力不能解决问题。所以可以有‘文侠’、‘官侠’、‘儒侠’…… 没有武功的人侠气也很多。”(首席记者辛敏娟)
评论排行
- ·金庸《鹿鼎记》TXT电子书下载(3)
- ·金庸笔下十大恶毒女人(1)
- ·越女剑(1)
- ·第01章 危邦行蜀道,乱世坏长城(1)
- ·《新天龙八部》首曝片花,打造魔幻武侠...(1)
- ·金庸痛心陈祖德离世,巨型花篮别“恩师”(1)
- ·第01章 灭门(1)
- ·古代社会中的镖师究竟是什么样子?(1)
- ·第02章 聆秘(1)
- ·第11章 聚气(1)
- ·金庸笔下第一女高手(1)
- ·第14章 当道时见中山狼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