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庸家谱走进天一阁(组图)
2013-08-12 16:23:25 作者:佚名 来源:现代金报(宁波) 评论:0 点击:

金庸家谱

金庸先生

金庸先生亲自修订的家谱
7月4日,记者正在天一阁阅览室查阅资料,几位男士风尘仆仆地来到天一阁,逗留了一会儿后,又行色匆匆地走了。随后,天一阁典藏研究部主任饶国庆对记者说,刚才那几个人,是从嘉兴海宁赶来的,他们捐赠了一套家谱,金庸的家谱。
最后一句话,一下子吊起了记者的胃口。
家谱呢?长什么样?
饶国庆手一摊,说,“刚被资料室拿去收藏了,一时间没法查看。”
谁捐的,他们跟这套家谱有什么关系,他认识金庸吗?
假如没有后面的偶遇,这些问题也许只能辗转打听了,然而巧的是,捐谱人还没有离开。因为特地来参观天一阁正在举办的“书情画韵饶宗颐艺术展”,记者遇到了亲自携这套家谱而来宁波的人,他叫吴德健,也正是这套家谱的主编。
记者 余晓丽 图片来源 吴德健
捐谱缘于友情佳话
吴德健在海宁博物馆任职,热情而健谈,他说,这次将金庸家谱捐献给天一阁,完全是缘分使然。
原来,捐谱的背后,还有一段饶宗颐与金庸的友情佳话。
关于饶宗颐,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:男,字伯濂、伯子,号选堂,又号固庵。著名国学大师,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。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,且都取得显著成就,并且精通梵文……
另有资料显示,饶宗颐被誉为中国文化领域里“百科全书”式的学者,甚至有人将他与季羡林齐名,并称为“南饶北季”。香港大学专门为他修建了“饶宗颐学术馆”,并成立了“饶宗颐学术馆之友”学术组织,金庸就是成员之一,而且与饶宗颐是无话不说的好友,两人经常一起聚会。
吴德健尊称饶宗颐为“饶公选堂先生”。他说,饶公看金庸小说,曾借用苏东坡的话,称赞其是“身如芭蕉,心如莲花。百节疏通,万窍玲珑。”金庸很欣赏苏东坡,对他来说,也是最乐意接受的赞美。
因为友谊的缘故,家谱修成后,饶宗颐先生欣然为之题名海宁査氏。
这层特殊的缘分,也促成了金庸家谱与天一阁的相遇:吴德健慕名来参观饶宗颐艺术展,又因天一阁“南国书城”的美名,看展览,赠家谱,正好两全其美。
饶国庆告诉记者,金庸先生曾于1994年4月9日到访天一阁,并留下题词“天一阁名甲海内,为全祖望、黄黎洲诸名儒旧游之所,小子心仪数十年矣。今得登临,想象先辈风范,瞻仰四明文教,诚慰平生之愿”。如今,又有金庸家谱加入馆藏,是再添佳话了。
金庸亲自修订家谱
为了修家谱,吴德健与金庸的弟弟査良浩、妹妹査良琇都有联系过,并在家谱中,对金庸父亲在特殊历史时期的遭遇及重新平反,都做了公正的评价。对此,金庸先生表示支持。
作为族中声望显赫的名人,家谱中特意为金庸写了一段生平传记。吴德健说,一般修家谱有个惯例,名人在世时不写传,金庸算是个特例。
修谱过程中,吴德健曾给金庸寄去过打印稿,金庸先生仔细阅览,还亲自用签字笔修订了几处,哪里少个字,哪里写错了,他火眼金睛,一抓一个准。在家谱序页,金庸亲笔写下了查氏族谱排行:秉志允大,继嗣克昌,奕世有人,济美忠良,传家孝友,华国文章。
这份亲笔稿,现在被吴德健珍藏着,他说,金庸先生虽然不是书法家,但这仍然是份珍贵的手稿,独一无二。
金庸对家谱有没有提过特殊的要求?
吴德健想了想说,有。金庸曾特别嘱咐他,家谱印刷完成后,一定记得给河南汝南县送一份去,算是他的一点心意。
究其原因,吴德健说,大约因为金庸与少林寺有一些渊源。
大侠就是大侠,金庸先生果真有几位武林中的好友,或许他的心中,也始终荡漾着江湖的影子吧。
査氏名人还有哪些?
编修家谱,发端于周代,繁荣于唐宋,盛行于明清。修谱不仅是一个家族的繁衍史,更是这个家族的荣誉榜,族中有成就,有名望的族人,都会在这里留下事迹记叙。
那么,声名赫赫的金庸还有哪些有名的亲友呢?吴德健列举了几位。
比如,著名诗人穆旦,他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崇为现代诗歌第一人。穆旦本名査良铮,与金庸是平辈的叔伯兄弟。尽管兄弟俩没有见过面,但在使用笔名上却很巧合,査良铮将“查”字拆为“木”、“旦”,取笔名穆旦,查良镛则将“镛”字拆成笔名金庸。
又比如,亲自委托吴德健修编家谱的査济民先生,也是査氏杰出人士之一。
査济民是香港著名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,香港中国染厂集团创始人,也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,是1997年首批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“大紫荆勋章”的社会人士之一。按査氏族谱算起来,査济民先生比金庸高了三辈,金庸应尊称査济民一声“太爷”。
2004年起,背负了査济民先生的重托,吴德健联合海宁当地的专家,开始了漫长而繁琐的查氏修谱工作。他们先后去国家图书馆查阅査氏旧谱,发表格到民间普查,历经两年,在清宣统元年所修的旧谱的基础上,基本补齐了近一百年的査氏家族脉络。
提出重修家谱的査济民,于2006年收到了沉甸甸的査氏家谱,共计5卷,100多万字。“勤恳耕作,敦睦乡里”、“以儒为业,诗礼传家”的海宁查氏,有了白纸黑字的荣光。
完成了心愿的査济民很欣慰。次年,他以93岁高龄,与世长辞。
吴德健说,当初査济民先生委托他修谱,他能在查济民老先生有生之年完成承诺,也感到很开心。
后来,经过更深入的调查和增补,査氏家谱又增加一卷。
如今吴德健带给天一阁的,是完整的六卷版本。同样的家谱,他还捐赠给了港澳台及国内主要城市的图书馆。
游客能看到这份家谱吗?
昨天,吴德健给记者发来了金庸修订手稿照片及家谱全六卷的封面照片。
没有看到真本,这多少让记者有点遗憾。
那么普通游客若是有兴趣,能在天一阁看到金庸家谱吗?
饶国庆给了肯定的答复:当然可以。金庸家谱进入收藏后,以后与天一阁原来馆藏的私人家谱一样,可以供游客查阅,但只能在馆内看,不可外借。
据了解,天一阁目前馆藏的家谱接近600种,其中460多种是天一阁工作人员在文革时期从造纸厂抢救出来的,品相较好,有一定历史价值。这些家谱已经扫描成电子资料,可供查阅。后来,民间也陆陆续续捐赠了一些家谱。
临别时,吴德健特别拜托记者,今年正值金庸先生九十大寿,他想借这个机会,代表海宁人民,向尊敬的金庸先生、饶公选堂先生二位文化老人遥致诚挚的祝福。
其实,如两位老人这样的文化巨匠,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骄傲。他们留下的文化财富,也远不止家谱传记的荣光,更闪耀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。
上一篇:金庸90大寿,与女儿合照曝光(组图)
下一篇:金庸当学生,从杨过变郭靖
评论排行
- ·金庸《鹿鼎记》TXT电子书下载(3)
- ·金庸笔下十大恶毒女人(1)
- ·越女剑(1)
- ·第01章 危邦行蜀道,乱世坏长城(1)
- ·《新天龙八部》首曝片花,打造魔幻武侠...(1)
- ·金庸痛心陈祖德离世,巨型花篮别“恩师”(1)
- ·第01章 灭门(1)
- ·古代社会中的镖师究竟是什么样子?(1)
- ·第02章 聆秘(1)
- ·第11章 聚气(1)
- ·金庸笔下第一女高手(1)
- ·第14章 当道时见中山狼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