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出一个金庸的江湖
2011-08-22 17:44:48  作者:卜松竹  来源:广州日报   评论:0 点击:

郭靖黄蓉游湖赏雪
郭靖黄蓉游湖赏雪(《射雕英雄传》)

绝情幽谷
《绝情幽谷》

葵花宝典
葵花宝典(《笑傲江湖》)

桃花岛童年
桃花岛童年(《神雕侠侣》)

任我行在西湖底
《任我行在西湖底》

韦小宝和他的一床家眷
《韦小宝和他的一床家眷》得到金庸的高度评价:不见猥亵色情,唯有诙谐幽默,令人忍俊不禁。

董培新和他的画作
董培新和他的画作

  《董培新画说金庸(增订本)》将在羊城书香节上亮相

  文:卜松竹 实习生:罗晓庆 图片:朗声文化提供

  他1942年生于广西,15岁移居香港,16岁开始绘制插画和漫画作品。上世纪60年代与“大侠”金庸相识,2004年开始以金庸作品为主题进行创作,2008年,他为金庸小说所作的国画被用作新修版《金庸作品集》的封面。他就是香港著名画家董培新。他的作品集《董培新画说金庸(增订本)》将在羊城书香节上发布。8月21日,他还将在书展现场与读者见面及举行签售会。

  对于几乎每个华人心中都有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郭靖、黄蓉、杨过、萧峰、令狐冲们,董培新会如何勾勒?记者在广州专访了这位“侠客画家”。

  用宋词意境勾勒江湖

  实际上,董培新最早的梦想是考入广州美术学院,但因家境贫寒,生活困难无法如愿。他16岁进入了香港出版界工作,从此再也没离开过作画这一行当。刚开始创作时,他只是一味地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画画,为了资助家里拼命地工作,没有办法。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,他用多个笔名,用各种不同的绘画手法来作画。无意中却成就了他过人的绘画功力和融汇各派的画法。

  香港著名电影武术指导、导演程小东言:很想聘董培新为他的电影划分镜头,可惜他总是没时间。董培新对于当下的不少武打电影并不认同:“现在很多电影都是从头打到尾,都是高潮,却也就没了高潮。”

  董培新的笔下,虽都是“大侠”或“豪客”,但画中打斗场面却寥寥可数。他说认为单纯的“打”并不是小说最精彩、最重要的部分。金庸小说情节中的人物的情感变化,是一点一滴地呈现,然后逐渐达到一个高潮,让人神往。特别是其中无可奈何的情感矛盾和激烈曲折的对立冲突,才是最重要、最吸引人的部分。他认为金庸应该也是这样来理解自己的作品的。因此他画《华山论剑》,淡淡彩墨勾勒群峰叠嶂,几个绿豆大的小人远远地在山顶上飞舞,分明是文人雅士心中放情山水的呈现。他说自己很喜欢宋词,就是因为宋词对于内心情感和矛盾冲突的拿捏很到位。

  心中有豪气,笔下现武侠

  “我小时就爱画画,比较幸运的是,我所在中学有很多知名画家执教,我受教于他们,入门基础是比较好的”。16岁起进入香港出版界,以为小说画插图为谋生本领的董培新曾被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称为“偶像”。

  15岁那年,为谋生供养家里生活,董培新奔赴香港。当时也是金庸创作武侠小说的旺盛期,《书剑恩仇录》正在报纸上连载。有线电台每天以说书的形式播放粤语版金庸小说《书剑恩仇录》,董培新甚是痴迷,“报纸还没出时,广播也没有,那时我就去租书店租书看,迷得不得了。”

  董培新在香港插画和漫画界很快崭露头角。但是他服务的《武侠世界》与金庸旗下的《武侠与历史》是同城的竞争对手,因此虽然对金庸作品心向往之,却一直未能与金庸携手创作,成为他心中一个遗憾。

  2004年底,为了给次年将在广州举办的个人画展补充作品,已经离开出版界的董培新征得金庸的同意,精心构思创作了一系列金庸“侠客”主题的画作。随即一发不可收拾,六年来,他已经创作了130多件金庸小说主题画作。他的作品结合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和西洋画的线条感,有时天清云淡意境悠远,有时血脉贲张电光石火。他自言,创作中并无一定之规,一切随心而出,因为画时心有豪气,笔下呈现才能有豪气。

  金庸小说人物个个都性格鲜明,在董培新笔下,这些人物丝毫看不到雷同之感。他说自己绘画时并不需要借助模特,“我都是在生活中观察,每天走在路上也看,坐下来也看。”

  金庸改书他改画

  至今为止,董培新已经画了数十万张作品,正如他所言:“绘画已经成了我的一部分。”通常他信手拈来就是一幅画,但画金庸作品之前,必定饱读书。金庸的每一部小说他都读过很多次,但仍丝毫不马虎。他说看书一直要看到“有感觉”,有点儿“入戏”了的时候,动笔才是最好的,“别人看我画画都说这个老头傻乎乎,一会儿一个人笑,一会儿一个人哭。”他选择的题材都是书中那些“转折性”、“关键性”的场景,如虚竹弈棋、江南七怪围攻黑风双煞等,极富冲击力,因此陶杰评价他的作品是“文字与绘画最完美的交汇”。董培新在领悟原著的基础上,发挥了自己在插图方面的优势,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画风。

  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金庸,自己的“大侠”,董培新说既然无法统一,就按自己觉得爽快的方式去画好了。金庸近年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,董培新称自己的有些画也跟着要变,“要不然读者看了,会吃惊怎么不一样啊,有些衣服的颜色都不一样了。”他说自己还有很多画要画,而在绘画之余,他也是音乐发烧友,是研究音响专家中的专家。他执著于自己热爱的东西,比如绘画、音乐。他平时也很爱看书,认为艺术的唯美与微妙,只有真心追求艺术的人,才能体会。

  画的最多是《神雕》

  最喜欢的是韦小宝

  董培新的画也进入金庸及其他不少藏家的收藏室,他的作品《玉女心经》让金庸的太太一眼相中。另外一张画《任我行在西湖底》也被人高价订下。但他认为,艺术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,自己乐在其中,将其当做生命的享受,就很好了。

  15部金庸作品董培新都画遍,画的最多是《神雕侠侣》,但是最喜欢的人物是韦小宝,金庸小说中的主角,大都潇洒倜傥,身怀绝技,只有韦小宝是个浪荡子,将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。董培新说,“我画的《韦小宝和他的一床家眷》,作画的角度是比较独特的。有些电影或画作,都是从被子一头往‘里’画,人脖子以下为重点,但是我是从仰面作画的,角度是非常不同的。”金庸评价他这张画:画得虽然是“香艳”场景,但不见猥亵色情,唯有诙谐幽默,令人忍俊不禁。

  董培新谈金庸小说:

  单纯的“打”并不是小说最精彩、最重要的部分。金庸小说情节中的人物的情感变化,是一点一滴地呈现,然后逐渐达到一个高潮,让人神往。特别是其中无可奈何的情感矛盾和激烈曲折的对立冲突,才是最重要、最吸引人的部分。

相关热词搜索:画出 一个 金庸

上一篇:金庸先生养生讲究中庸之道
下一篇:2011年10月15日,金庸再度被“逝世”
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