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回 嗟乎兴圣主,亦复苦生民
2019-10-05 21:36:27 作者:金庸 来源:金庸作品集新修版 评论:0 点击:
何红药愈向内走,愈觉山洞不是有人居住的模样,疑心大盛,突然一把叉住青青的脖子,喝道:“你跟老娘捣鬼,要叫你不得好死!”
蓦地里寒风飒然袭体,火光颤动,来到了空廓之处,有如一间石室。何红药心中大震,举起火绳四下照看,见四壁刻着无数武功图形,一行字写道:“重宝秘术,付与有缘,入我门来,遇祸莫怨。”金蛇郎君和她虽然相处时日无多,但给她绘过肖像,题过字,他的笔迹早已深印心里,然文字在壁,人却不见,不觉心痛如绞,高声叫道:“雪宜,你出来!你想不想见我啊?”这一声叫喊,只震得泥尘四下扑簌簌地乱落。
她回头厉声问青青道:“他哪里去了?”青青哭着往地下一指,道:“他在这里!”何红药眼前一黑,伸手抓住青青手腕,险些儿晕倒,嘶哑了嗓子问道:“什么?”
青青道:“爹爹葬在这里。”何红药道:“哦……原来……他……他已经死了。”这时再也支持不住,腾的一声,跌坐在金蛇郎君平昔打坐的那块岩石上,右手抚住了头,泪如雨下,悲苦之极,数十年蕴积的怨毒一时尽解,旧时的柔情蜜意陡然间又回到了心头,低声道:“你出去吧,我饶了你啦!”
青青见她如此悲苦,不觉怜惜之情油然而生,想起爹爹对她不起,袁承志也是这般负心,两人实是同病相怜,忽然扑过去抱住了她,放声痛哭。
何红药道:“快出去,绳子再烧一阵,你永远回不上去了。”青青道:“你呢?”何红药道:“我在这里陪你爹爹!”青青道:“我也不上去了。”何红药陷入沉思,对青青不再理会,忽然伸手在地下如痴如狂般挖掘。
青青惊道:“你干什么?”何红药凄然道:“我想了他二十年,人见不到,见见他的骨头也好。”青青见她神色大变,又惊又怕。
洞内土石质地松软,何红药右掌犹如一把铁锹,不住在泥石中掏挖。挖了好一阵,坑中已露出一堆骨殖,正是袁承志当年所葬的金蛇郎君骸骨。青青扑在父亲的遗骨上,纵声痛哭。
何红药再挖一阵,倏地在土坑中捧起一个骷髅头来,抱在怀里,又哭又亲,叫道:“夏郎,夏郎,我来瞧你啦!”一会又低低地唱歌,唱的是摆夷小曲,青青一句不懂。
何红药闹了一阵,把骷髅凑到嘴边狂吻;突然惊呼,只觉面颊上给尖利之物刺了一下。她把骷髅往外一挪,在火光下细看时,见骷髅的牙齿中牢牢咬着一根小小金钗。金钗极短,初时竟没瞧见。何红药伸指插到骷髅口中用力扳动,骷髅牙齿脱落,金钗跌落。她捡了起来,拭去尘土,脸色大变,厉声问道:“你妈妈名叫‘温仪’?”青青点了点头。
何红药悲怒交集,咬牙切齿地道:“好,好,你临死还是记着那贱婢,把她的钗子咬在口里!”望着金钗上刻着的“温仪”两字,眼中如要喷出火来,突然把钗子放入口里,乱咬乱嚼,只刺得满口都是鲜血。
青青见她如疯似狂,神志已乱,心想两人毕命之期便在眼前,从背囊中取出母亲的骨灰坛,解开坛上缚着的牛皮,倒转坛子,将骨灰缓缓倾入坑中。何红药一呆之下,喝问:“你干什么?”青青不答,倒完骨灰后,把泥土扒着掩上,心中默默祷祝:“爹娘在天之灵有知,女儿已完成了你们合葬的心愿。”
何红药夺过骨灰坛一瞧,恍然而悟,叫道:“这是你母亲的骨灰?”青青缓缓点头。何红药反掌击出,青青身子后缩,没能避开,这一掌正打在她肩上,一个踉跄,险些跌倒。何红药狂叫:“不许你们合葬,不许你们合葬!”用手乱扒,但骨灰已与泥土混合,再也分拆不开。她妒念如炽,把一根根骸骨从坑中捡出,叫道:“我要把你烧成灰,撒在华山脚下,叫你四散飞扬,四散飞扬!永远不能跟那贱婢相聚!”
青青大急,抢上争夺,拆不数招,便给打倒在地。何红药脱下外衣铺在地下,把骸骨堆在衣上,用火点燃衣服。她左肘抵住青青,不让她动弹,右掌拨火使旺,片刻之间,骸骨已经燃着,石洞中浓烟弥漫。
这石洞封闭已久,内洞充塞秽毒之气,外洞中的秽气当二人入洞时给山风吹散了大半,何红药和青青两人初时入洞还不觉得,何红药一烧衣服,热气一吸,内洞的秽气涌将出来,两人登时头昏目眩,胸口烦恶。青青向外奔出数丈,神志迷糊,便即摔倒。
袁承志在饭店中见到何红药钉在墙角的记号,知她召集教众,大举追击,同时青青又落入温氏四老手里,不论哪一边得胜,青青都是无幸,焦急万分,立即纵骑疾驰,沿路寻访。不久查知温氏四老中已有三人中毒而死,这一来更加挂虑,日里食不甘味,晚间睡不安枕。幸喜这一批人的踪迹是向华山而去,倒不致因追踪而误了会期。一行人途中又会合了崔秋山、安大娘、安小慧三人,他们虽不是华山派门人,但素来交好,亲如家人,同到山上聚会,亦无妨碍。
赶到华山脚下时,洪胜海在凉亭边见到一片泥土颇有异状,用兵刃撬土,挖出来的赫然是温方达和另一人的尸首。
袁承志道:“青弟必已落入五毒教手里,咱们快上山。”安大娘安慰他道:“这时正是华山派的会期,穆老师父就算还没到,只要黄师兄、归师兄哪一位到了,定会出手相救。”袁承志道:“五毒教胆敢闯上华山,必是有备而来,可别让师侄们遭了毒手。”崔希敏道:“连祖师爷也到了,怕他们怎的?大家快上山啊!”
众人把马匹寄存在乡人家里,急赶上山。快到山顶时,忽听得嗤嗤嗤一阵响,数粒暗器飞上天空,隔了片刻,才一齐落下。袁承志喜道:“木桑道长在上面,他在招呼咱们了。”当即从衣囊里摸出三枚铜钱,向天力掷,只见三颗黄点消失在云气之中,悠然而逝,隔了好一阵方才落下。崔希敏赞道:“小师叔,这一下劲道好足!”
袁承志正要跃出去接还铜钱,突然山腰中掷出一个黑黝黝的算盘,飞将上去兜住了三枚铜钱,这才落下。一人从树后蹿出,接住算盘,乞擦乞擦地摇晃,大笑而来,正是铜笔铁算盘黄真,笑道:“师弟,你好阔气,铜钱银子也随手乱掷,这可不是挥金如土吗?我们生意人瞧着可着实肉痛。做生意的钱一入手,可不能还你了。”
崔希敏大叫:“师父,你老人家先到啦!”抢上去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响头。他也不理会是什么地方,心中高兴,这几个头磕得加倍用力,站起来时,额角已给岩石撞肿了高高一块。安小慧又是怜惜,又是气恼,不住低声埋怨。崔希敏只管傻笑。
袁承志等也都上去见了礼。接着木桑道人过来相会,各人上前拜见,互道别来情事。承志悬念青青,正想询问大师哥有没见到她踪迹,忽然间树丛里扑出两头巨猿,一齐紧紧搂住了袁承志。崔希敏大吃一惊,伸拳便打。承志笑道:“大威,小乖,你们好!”伸手轻轻格开崔希敏打来的一拳。两头巨猿突然吱吱乱叫,放开了承志,猛往山壁上蹿去。崔希敏道:“是小师叔养的吗?糟糕,巨猿生气了!”眼见两头巨猿越爬越高。
袁承志心道:“大威、小乖定是藏着什么好东西,见我回来,要取出来给我。”望了一阵,忽见峭壁上冒出阵阵烟雾,那处所正是埋葬金蛇郎君的洞穴,不觉一惊,又见两头巨猿在高处指手画脚,大打手势,似在招呼自己过去。
安小慧也看了出来,说道:“承志大哥,两头猩猩在叫你呢!”袁承志道:“不错!”向哑巴打了几下手势,哑巴点头会意,奔向石室取了火把长索,与众人绕道上了峭壁之顶。
袁承志道:“洞里的路径只有我熟。我一个人进去吧。”在衣上撕下两片小布,塞住鼻孔,点燃火把,缒绳下去。两头巨猿在峭壁上乱叫乱跳,搔头挖耳,似乎十分焦急。
袁承志刚到洞口,便见一阵浓烟冒出,当下屏住呼吸,直冲进去,奔至狭道,只见一人横卧在地,凑近一看,竟是青青。
这一下惊喜交集,忙摸她口鼻,呼吸已甚为微弱。眼见内洞微有火光,尚有一人躺在那里,正是何红药,还想入去相救,突然间胸口作恶,便欲昏倒,忙弯身抱起青青,奔出洞来,抓住绳子。
哑巴和洪胜海一齐用力,吊起两人。承志见四周已无毒烟,深深吸了两口气,突然忍耐不住,在半空中大呕起来。
众人在峭壁上甚是担忧,只怕他中了秽气毒雾,一个失手,两人都跌入深谷之中。哑巴和洪胜海战战兢兢地缓缓提拉,崔秋山、崔希敏叔侄在旁护持。
袁承志只因吸入洞中秽气多了,脚一着地,头脑晕眩,立足不稳,登时软倒。木桑忙给两人推宫过气。过了一会儿,袁承志悠然醒来,调匀呼吸,只觉倦乏万分。又过一阵,青青也醒来了,见了袁承志,哇的一声,哭了出来。众人见两人醒转,这才放心。青青神志渐复,断断续续地把洞中情由说了。
承志黯然点头,道:“青弟的母亲遗命要和丈夫合葬,现今两人虽尸骨化灰,但终于合葬在一起了。”青青道:“那恶婆娘虽然凶恶,但她对我爹爹一往情深,我爹爹对她负心,甚是不该。”向承志道:“大哥,我们该当救她性命。”承志点头道:“甚是!”崔希敏自告奋勇,入洞救人。承志嘱咐洞内秽气有毒,救了人立刻出来。
崔希敏进洞后不久即出回上,说道:“山风厉害,洞里秽气已大半吹散。那婆娘已经断气了。我怕洞里不能久耽,只把她尸体胡乱埋在坑里。”青青点头道:“她跟我爹爹、妈妈同葬一穴,她如死后有知,心中也必欢喜。但盼他们三人不要吵架才好。”承志道:“你放心,你爹爹一定帮你妈妈。”青青怒道:“我妈比她美貌,所以我爹爹一定帮我妈妈。将来你也这样,是不是?”承志奇道:“什么将来我也这样?”青青反掌打去,承志和她乍见重逢,正自大喜,见她反掌打来,便不闪避,啪的一声,重重打中脸颊。青青哭道:“将来你只帮阿九不帮我,我还是死了的好!”
安小慧要岔开话题,抚摸着两头巨猿头顶,说道:“幸好大威和小乖发现得早,要是迟得些时候,只怕青姊姊和承志大哥在洞里中秽气之毒更深。”众人都说的确好险,幸亏畜生的知觉灵敏,远远的就察觉有异。众人一路谈论适才的险事,一路上山。安大娘和安小慧扶青青走进石屋,给她洗脸换衣,扶上床去休息。
青青内功不及承志,吸的秽气又多,次日仍不痊可,有时神志糊涂起来,又哭又闹,昏迷中只骂承志负心无义,喜新弃旧。
众人见承志一副尴尬模样,又是好笑,又是担心,怕他为难,都悄悄退了出去。承志柔声安慰,坚称矢志靡他。青青脸上一阵红一阵黑,不住呕吐黑水。袁承志到了这个地步,也是束手无策,只有在卧榻旁垂泪的份儿。山洞或井底久不通风,秽气不泄,贸然入内,往往中毒,以致丧命,行走江湖之人见过不少。如非当场殒命,获救之后通常渐渐苏醒,但青青脸色有异,呕吐黑水,似乎除密洞秽气外,另中了何红药或金蛇郎君身上所染奇异毒药。袁承志只盼何惕守便在近旁,她或能知救治之法,更携得有解药。
众人在外面纷纷议论,都说青青这样一个好姑娘,虽然爱使小性子,心地却好,倘若就此不治,可真叫人难过,承志更不免伤心一世。众人唉声叹气,愀然不乐。
将到黄昏,两头巨猿先叫了起来,外面一阵人声喧扰,原来是归辛树夫妇领着梅剑和、刘培生、孙仲君等六名弟子到了。归二娘抱着儿子归钟,小孩儿笑得傻里傻气的,身子可大好了。归二娘得知青青中毒,忙把儿子未服完的茯苓首乌丸拿出来给她服下一颗。青青安静了一阵,沉沉睡去。
天黑后,黄真的大弟子领着八名师弟、两个儿子到了山上。他先向木桑道人行礼,然后叩见师父、二师叔、二师娘。他见袁承志年纪甚轻,自己大儿子还大过他,要跪下向他磕头,实在有点不愿,叫了一声“师叔!”不禁有点迟疑。
袁承志见这师侄四十多岁年纪,虎背熊腰,筋骨似铁,站着几乎高过自己一个头,先暗暗喝了声彩,心想大师哥英雄了得,确要这般威风的人物才能做他掌门弟子。崔希敏人既莽撞,武功又差,跟这位师侄可差得远了。见他作势要跪,忙伸手拦住,向黄真其余八名弟子摆了摆手,说道:“大家别多礼啦!”崔希敏在一旁介绍,说道:“我这位大师兄姓冯名难敌,江湖上人称八面威风。”袁承志道:“冯兄定是得着大师哥真传了。”
黄真眼见冯难敌不对小师叔下跪,心想他已是江湖上的成名人物,也就不加勉强。他向来滑稽玩世,于这些礼数也并不考究,当下笑道:“师父算盘精,教出来的徒儿也就爱占便宜,向小师叔磕几个头,又未必有见面钱,可就太吃亏了。”
冯难敌给师父说得不好意思,便要向袁承志跪倒。袁承志急忙拦住。冯难敌当下命大儿子冯不破、二儿子冯不摧向木桑道人与归、袁两位师叔祖以及梅剑和等师叔依次拜见了。袁承志没见面钱给不破、不摧兄弟,微觉尴尬。
冯不破今年二十三岁,冯不摧二十一岁,两人在甘凉一带仗着父亲的名头,武林中个个让他哥儿俩三分。他二人手下也确有点真功夫,这时候见袁承志不过二十岁左右,居然长着自己两辈,心中好不服气,又见他红肿了双眼,出来见客时泪痕未干,心想此人不知什么事吃了亏,这般哭哭啼啼的,脓包之极,英雄好汉打落了牙齿和血吞,哪有受了人欺侮便哭的?对他更加瞧不在眼里。他二人和归辛树门下的弟子个个交好,知道就中孙仲君最是心傲好胜,武功也强。当晚哥儿俩偷偷商议,要挑拨孙师姑去和这小师叔祖比试一场,让他出个丑,万一给父亲或师祖知道了,也怪不到兄弟俩头上。
第二天两兄弟一早起来,溜到外面去找孙仲君,迎面撞见八师叔石骏。他也是个年少好事之人,武功和冯氏兄弟在伯仲之间,喝道:“喂,你们哥儿俩探头探脑地找什么?”冯不摧笑道:“我们在找孙师姑呢,听说她在山东干掉了不少渤海派的人,要请她说来听听。”石骏喜道:“好啊,刚才我见她在山那边,正跟梅师哥练武呢。”
三人兴冲冲地赶往山后。冯氏兄弟心中盘算,用什么话来挑动孙仲君去找那袁小师叔祖比武。冯不摧悄声道:“要是孙师姑还在练剑,咱们就说是那姓袁的说的,这一路、那一路都使得不对。”冯不破笑着点头。
刚转到山后,忽听得孙仲君正在厉声叫骂,这一下大出三人意外,忙拔足赶去,只见孙仲君挺着单钩,正在追逐一人。
注:李自成攻破北京事迹,当时文士笔录见闻而流传后世者甚多。诸书作者以立场对立,对李自成无不极为仇视,文中自多夸张及诬蔑,未可尽信。但闯军初时纪律严明,进北京后便即腐败,当属事实。以下所录为《明季北略》一书中若干记载“文中所谓“贼”指闯军而言,可见作者极有偏见。)
◎昧爽,阴云四‘合,城外烟焰障天,微雨不绝,雾迷,俄微雪,城陷。或谓先有人伏内,通太监曹化淳弟曹二公内应开门;一云:太监王相尧率内兵千人出迎贼。贼将刘宗敏整军入,军中甚肃。……太监曹化淳同兵部尚书张缙彦开彰义门迎贼。……大抵京城之陷,多由奸人内应耳。……已而贼大呼开门者不杀,于是士民各执香立门,贼过,伏迎,门上俱粘“顺民”,大书“永昌元年顺天王万万岁”。
◎贼尽放马兵入城,乱入人家。诸将军望高门大第,即入据之。刘宗敏据田宏第,李牟据周查第。
◎掌书宫人杜氏、陈氏、窦氏为自成所取,而窦氏尤宠,号窦妃。又有张氏,亦嬖之。自成集宫女分赐随来诸贼,每贼各三十人。牛金星、宋献策等亦各数人。
◎四月初一日,宋献策云:“天象惨列,日色无光,亟宜停刑。”初七曰,自成过宗敏第,见庭院夹三百多人,哀号半绝。自成云:“天象示警,宋军师言当省刑,宜酌放之。”此中缙绅十一,余皆杂流武弁及效劳办事人。释千余人,然死者过半矣。
◎贼初入城,不甚杀戮。数日后大肆杀戮……贼兵满路,手携麻索,见面稍魁肥,即疑有财,系颈征贿。有中途借贷而释者,亦有押至其家,任其拣择而后释者。若缚至刘宗敏伪府便无生理。
◎贼初入城时,先假张杀戮之禁,如有淫掠民间者,立行凌迟。假将犯罪之寇杀死四人,分为五段,据称以淫杀之故也。民间误信,遂安心开店市,嘻嘻自若……四五日后恣行杀掠。先令十家一保,如有一家逃亡,十家同斩。十家之内有富户者,闯贼自行点取籍没,其中下之家,听各贼分掠。又民间马骡铜器,俱责令输营,于是满城百姓,家家倾竭。
◎贼兵初入人家,曰借锅爨。少焉,曰借床眠。顷之,曰借汝妻女姊妹做伴。藏匿者,押男子,遍搜,不得不止。爱则置楼马上。有一贼挾三四人者,又有身搂一人而余马挟带二三人者。不从则死,从而不当意者亦死。一人而不堪众嬲者亦死。安福胡同一夜妇女死者三百七十余人。降官妻妾,俱不能免。……贼将各踞巨室。籍没子女为乐,而士兵充塞巷陌,以搜马搜铜为名,沿门淫掠。稍违者,兵加其颈。门卫甚严,即欲脱免,不可得也。不顾青天白日,恣行淫戏。
◎贼无他伎俩,到处先用贼党扮作往来客商,四处传布,说贼“不杀人,不爱财。不奸淫,不抢掠,平买平卖,蠲免钱粮,且将官家银钱分赈穷民,颇爱斯文秀才,迎者先赏银币,嗣即考校,一等作府,二等作县。”……于是不通秀才皆望做官;无知穷民皆望得钱;拖欠钱粮者皆望蠲免。真保间民谣有“开了大门迎闯王,闯王来时不纳粮”等语,因此贼计得售。
◎贼兵入城者四十余万,各肆掳掠。自成或禁止,辄哗曰:“皇帝让汝做,金银妇女不让我辈耶?”
按:《明季北略》一书作者计六奇,书成于清初,内容甚详,于李自成在北京之行动,逐日记载,但作者主观上极度反对农民义军,所记未必客观真实。
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军,未必皆纪律甚佳,当起事之初,声言吊民伐罪,伸张正义,但一旦声势既成,迫于形势,烧杀掳掠,往往在所不免。赤眉、黄巢、李自成、张献忠、太平天国之失败,皆与军纪不良有关。《水浒传》中梁山泊众英雄劫法场或攻城掠地之时,如李逵“不问军官百姓,杀得尸横遍地,血流成渠”(第三十九回),如镇三山大闹青州道,青州城外“原来旧有数百人家,却都被火烧做白地,一片片瓦砾场上,横七竖八,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。”(第三十三回)当代研究历史者片面肯定农民起义军,认为李自成不好酒色,军纪极佳,言李军在北京残害百姓者并非事实,有人擅自(按照著作权法:评注须得原作者同意授权。)评注《碧血剑》,大肆攻击书中写李自成纪律不佳为诬蔑,此种看法恐无史实根据。郭沫若所作《甲申三百年祭》一文,在一九四九年前后影响甚大,该文并不否定李自成军有奸淫掳掠之举,不过及不上官兵厉害而已,文中说,“流寇都是铤而走险的饥民,这些没有受过训练的乌合之众,在初,当然抵不过官兵,就在奸淫掳掠焚烧残杀一点上比起当时的官兵来更是大有愧色的。”其中引述史书,说刘宗敏“拶挟降官、搜刮赃款、严刑杀人……杀人无虚日,大抵兵丁抢掠民财者也……而且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绑了来,追求三桂的爱姬陈沅,不得,拷掠酷甚。”也说到“李岩上书谏李自成爱护百姓,应下令‘一切军兵不宜借住民房,恐失民望。’自成见疏,不甚喜,既批疏曰:‘知道了’,并不行。”
中共中央领导人对这篇文章十分注意,在军队进入大城市之前,三令五申,不得骚扰民居。有记载说,当年毛泽东在率领高级文武官员进入北京之时,曾笑称:“我们进北京去要应一场大考。”意谓当严守纪律,通过不受繁华腐败生活之引诱的考验,不可蹈李自成之覆辙。陈毅于部队进入上海之前,严格下令不准进入民居,即使伤者病人,天下大雨,也不得进入民居、商铺,其部属果然遵行,部队夜入上海,次晨中外人士见马路上睡满官兵。
清初民间流传通俗白话小说《铁冠图》,叙崇祯官中宫女费宫蛾佯从李自成部将罗某,将其刺死事迹。我以为小说中对李自成部队的奸淫掳掠过份夸张,似不可取。
中共领导人对于李自成军纪的评论:
◎毛泽东:1.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讲话,指出:“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,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,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。”(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毛选第三卷《学习与时局》又《郭沫若年谱》上册:该文曾送经董必武审阅,于三月十九日至廿二日在重庆《新华日报》发表,其中指李自成失败的三大原因:一、骄傲自满,二、失却原来的优良作风和纪律,三、屠戮功臣,使领导核心解体。)2!毛泽东写信给郭沫若:“你的《甲申三百年祭》,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。小胜即骄傲,大胜更骄傲,一次又一次吃亏,如何避免这种毛病,实在值得注意。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,会是很有益的,但不敢作正式提议,恐怕太累你。”“你的史论、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,只嫌其少,不嫌其多,精神决不会白费的,希望继续努力。”(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曰《毛泽东书信选集》,241一242页)
◎陈毅: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日,陈毅去阜平县械南庄访聂荣臻,两人会谈,陈毅说:“李自成攻克北京,骄傲自满,飘飘然,昏昏然,最后失败。”(《九大元帅珍闻轶事》,377一378页)
◎徐向前: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三日,徐向前在晋察鲁豫军区前方指挥所山西翼城高干会议上讲话:“李自成进北京后,便昏昏然。他的许多文臣武将,只图做官、享福、贪污、腐化、摘女人、抢东西,军队无纪律,把北京城槁得一团糟。结果前功尽弃,李自成最后也在九宫山被杀,真是亡国、亡党、亡头。”(《在徐帅指挥下》,13页)
◎薄一波、叶剑英:一九四九年元旦后,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开政治局会议,会议期间,叶剑英、薄一波等根据毛泽东出的题目,讨论进城后的问题,“……进城以后,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,经得起胜利的考验,千万不能做李自成。李自成进了北京,他和部下就是吃了陶醉于胜利的大亏,很快就腐化起来,结果只做了四十天‘大顺皇帝’就失败了。”(薄一波:《领袖、元帅、战友》,164一165页)
◎刘伯承:一九四八年四五月间,刘伯承看了华东野战军文工团演出的话剧“李闯王”,剧情说李自成的起义军打到北京后,将领中有些人在胜利中只顾个人享乐,大肆抢掠财物,纪律败坏,内部发生分裂,因而丧失了斗志……最后终于失败,刘伯承说这个戏演得好,对军队有教育意义。(《二十八年间……从师政委到总书记》三编,206页》
◎罗荣桓: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九日,东北野战军总部开会后,请军以上干部吃烤羊肉,有人要求喝酒,罗荣桓说可以,但不得喝醉,并给大家讲了李闯王进北京的故事,他说:“闯王李自成进北京后,骄傲自满,以为大功告成……他的一些骄兵悍将,沉湎酒色,争功诿过,弄得内讧迭起,结果……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失败了……”(《罗荣桓在东北解放战争中》,235页)
关于李自成杀害同伴及功臣:
《明史》卷三〇九《李自成传》:“……先是有马守应,……(按:马守应为回族人,起义后称老回回);贺一龙称革里眼;贺锦称左金王;刘希尧称争世王;蔺养成称乱世王者,皆附于自成,时号‘革左五营’。……自成善攻,汝才善战,两人相须,若左右手。自成下宛叶,克梁宋,兵强士附,有专制心,顾独忌汝才,乃召汝才所善贺一龙,宴缚之,晨以二十骑斩汝才于帐中,悉兼其众。……自成既杀汝才、一龙,又袭杀养成,夺守应兵,击杀袁时中于杞县。……李岩者,故劝自成以不杀收人心者也,及陷京师……又独于士大夫无所拷掠,金星等大忌之。定州之败,河南州县多反正,自成召诸将议,岩请率兵往。金星阴告自成曰:‘岩雄武有大略,非能久下人者。河南,岩故乡,假以大兵,必不可制,十八子之谶,得非岩乎?’因谮其欲反,自成令金星与岩饮,杀之。贼众俱解体。”
蓦地里寒风飒然袭体,火光颤动,来到了空廓之处,有如一间石室。何红药心中大震,举起火绳四下照看,见四壁刻着无数武功图形,一行字写道:“重宝秘术,付与有缘,入我门来,遇祸莫怨。”金蛇郎君和她虽然相处时日无多,但给她绘过肖像,题过字,他的笔迹早已深印心里,然文字在壁,人却不见,不觉心痛如绞,高声叫道:“雪宜,你出来!你想不想见我啊?”这一声叫喊,只震得泥尘四下扑簌簌地乱落。
她回头厉声问青青道:“他哪里去了?”青青哭着往地下一指,道:“他在这里!”何红药眼前一黑,伸手抓住青青手腕,险些儿晕倒,嘶哑了嗓子问道:“什么?”
青青道:“爹爹葬在这里。”何红药道:“哦……原来……他……他已经死了。”这时再也支持不住,腾的一声,跌坐在金蛇郎君平昔打坐的那块岩石上,右手抚住了头,泪如雨下,悲苦之极,数十年蕴积的怨毒一时尽解,旧时的柔情蜜意陡然间又回到了心头,低声道:“你出去吧,我饶了你啦!”
青青见她如此悲苦,不觉怜惜之情油然而生,想起爹爹对她不起,袁承志也是这般负心,两人实是同病相怜,忽然扑过去抱住了她,放声痛哭。
何红药道:“快出去,绳子再烧一阵,你永远回不上去了。”青青道:“你呢?”何红药道:“我在这里陪你爹爹!”青青道:“我也不上去了。”何红药陷入沉思,对青青不再理会,忽然伸手在地下如痴如狂般挖掘。
青青惊道:“你干什么?”何红药凄然道:“我想了他二十年,人见不到,见见他的骨头也好。”青青见她神色大变,又惊又怕。
洞内土石质地松软,何红药右掌犹如一把铁锹,不住在泥石中掏挖。挖了好一阵,坑中已露出一堆骨殖,正是袁承志当年所葬的金蛇郎君骸骨。青青扑在父亲的遗骨上,纵声痛哭。
何红药再挖一阵,倏地在土坑中捧起一个骷髅头来,抱在怀里,又哭又亲,叫道:“夏郎,夏郎,我来瞧你啦!”一会又低低地唱歌,唱的是摆夷小曲,青青一句不懂。
何红药闹了一阵,把骷髅凑到嘴边狂吻;突然惊呼,只觉面颊上给尖利之物刺了一下。她把骷髅往外一挪,在火光下细看时,见骷髅的牙齿中牢牢咬着一根小小金钗。金钗极短,初时竟没瞧见。何红药伸指插到骷髅口中用力扳动,骷髅牙齿脱落,金钗跌落。她捡了起来,拭去尘土,脸色大变,厉声问道:“你妈妈名叫‘温仪’?”青青点了点头。
何红药悲怒交集,咬牙切齿地道:“好,好,你临死还是记着那贱婢,把她的钗子咬在口里!”望着金钗上刻着的“温仪”两字,眼中如要喷出火来,突然把钗子放入口里,乱咬乱嚼,只刺得满口都是鲜血。
青青见她如疯似狂,神志已乱,心想两人毕命之期便在眼前,从背囊中取出母亲的骨灰坛,解开坛上缚着的牛皮,倒转坛子,将骨灰缓缓倾入坑中。何红药一呆之下,喝问:“你干什么?”青青不答,倒完骨灰后,把泥土扒着掩上,心中默默祷祝:“爹娘在天之灵有知,女儿已完成了你们合葬的心愿。”
何红药夺过骨灰坛一瞧,恍然而悟,叫道:“这是你母亲的骨灰?”青青缓缓点头。何红药反掌击出,青青身子后缩,没能避开,这一掌正打在她肩上,一个踉跄,险些跌倒。何红药狂叫:“不许你们合葬,不许你们合葬!”用手乱扒,但骨灰已与泥土混合,再也分拆不开。她妒念如炽,把一根根骸骨从坑中捡出,叫道:“我要把你烧成灰,撒在华山脚下,叫你四散飞扬,四散飞扬!永远不能跟那贱婢相聚!”
青青大急,抢上争夺,拆不数招,便给打倒在地。何红药脱下外衣铺在地下,把骸骨堆在衣上,用火点燃衣服。她左肘抵住青青,不让她动弹,右掌拨火使旺,片刻之间,骸骨已经燃着,石洞中浓烟弥漫。
这石洞封闭已久,内洞充塞秽毒之气,外洞中的秽气当二人入洞时给山风吹散了大半,何红药和青青两人初时入洞还不觉得,何红药一烧衣服,热气一吸,内洞的秽气涌将出来,两人登时头昏目眩,胸口烦恶。青青向外奔出数丈,神志迷糊,便即摔倒。
× × ×
袁承志在饭店中见到何红药钉在墙角的记号,知她召集教众,大举追击,同时青青又落入温氏四老手里,不论哪一边得胜,青青都是无幸,焦急万分,立即纵骑疾驰,沿路寻访。不久查知温氏四老中已有三人中毒而死,这一来更加挂虑,日里食不甘味,晚间睡不安枕。幸喜这一批人的踪迹是向华山而去,倒不致因追踪而误了会期。一行人途中又会合了崔秋山、安大娘、安小慧三人,他们虽不是华山派门人,但素来交好,亲如家人,同到山上聚会,亦无妨碍。
赶到华山脚下时,洪胜海在凉亭边见到一片泥土颇有异状,用兵刃撬土,挖出来的赫然是温方达和另一人的尸首。
袁承志道:“青弟必已落入五毒教手里,咱们快上山。”安大娘安慰他道:“这时正是华山派的会期,穆老师父就算还没到,只要黄师兄、归师兄哪一位到了,定会出手相救。”袁承志道:“五毒教胆敢闯上华山,必是有备而来,可别让师侄们遭了毒手。”崔希敏道:“连祖师爷也到了,怕他们怎的?大家快上山啊!”
众人把马匹寄存在乡人家里,急赶上山。快到山顶时,忽听得嗤嗤嗤一阵响,数粒暗器飞上天空,隔了片刻,才一齐落下。袁承志喜道:“木桑道长在上面,他在招呼咱们了。”当即从衣囊里摸出三枚铜钱,向天力掷,只见三颗黄点消失在云气之中,悠然而逝,隔了好一阵方才落下。崔希敏赞道:“小师叔,这一下劲道好足!”
袁承志正要跃出去接还铜钱,突然山腰中掷出一个黑黝黝的算盘,飞将上去兜住了三枚铜钱,这才落下。一人从树后蹿出,接住算盘,乞擦乞擦地摇晃,大笑而来,正是铜笔铁算盘黄真,笑道:“师弟,你好阔气,铜钱银子也随手乱掷,这可不是挥金如土吗?我们生意人瞧着可着实肉痛。做生意的钱一入手,可不能还你了。”
崔希敏大叫:“师父,你老人家先到啦!”抢上去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响头。他也不理会是什么地方,心中高兴,这几个头磕得加倍用力,站起来时,额角已给岩石撞肿了高高一块。安小慧又是怜惜,又是气恼,不住低声埋怨。崔希敏只管傻笑。
袁承志等也都上去见了礼。接着木桑道人过来相会,各人上前拜见,互道别来情事。承志悬念青青,正想询问大师哥有没见到她踪迹,忽然间树丛里扑出两头巨猿,一齐紧紧搂住了袁承志。崔希敏大吃一惊,伸拳便打。承志笑道:“大威,小乖,你们好!”伸手轻轻格开崔希敏打来的一拳。两头巨猿突然吱吱乱叫,放开了承志,猛往山壁上蹿去。崔希敏道:“是小师叔养的吗?糟糕,巨猿生气了!”眼见两头巨猿越爬越高。
袁承志心道:“大威、小乖定是藏着什么好东西,见我回来,要取出来给我。”望了一阵,忽见峭壁上冒出阵阵烟雾,那处所正是埋葬金蛇郎君的洞穴,不觉一惊,又见两头巨猿在高处指手画脚,大打手势,似在招呼自己过去。
安小慧也看了出来,说道:“承志大哥,两头猩猩在叫你呢!”袁承志道:“不错!”向哑巴打了几下手势,哑巴点头会意,奔向石室取了火把长索,与众人绕道上了峭壁之顶。
袁承志道:“洞里的路径只有我熟。我一个人进去吧。”在衣上撕下两片小布,塞住鼻孔,点燃火把,缒绳下去。两头巨猿在峭壁上乱叫乱跳,搔头挖耳,似乎十分焦急。
袁承志刚到洞口,便见一阵浓烟冒出,当下屏住呼吸,直冲进去,奔至狭道,只见一人横卧在地,凑近一看,竟是青青。
这一下惊喜交集,忙摸她口鼻,呼吸已甚为微弱。眼见内洞微有火光,尚有一人躺在那里,正是何红药,还想入去相救,突然间胸口作恶,便欲昏倒,忙弯身抱起青青,奔出洞来,抓住绳子。
哑巴和洪胜海一齐用力,吊起两人。承志见四周已无毒烟,深深吸了两口气,突然忍耐不住,在半空中大呕起来。
众人在峭壁上甚是担忧,只怕他中了秽气毒雾,一个失手,两人都跌入深谷之中。哑巴和洪胜海战战兢兢地缓缓提拉,崔秋山、崔希敏叔侄在旁护持。
袁承志只因吸入洞中秽气多了,脚一着地,头脑晕眩,立足不稳,登时软倒。木桑忙给两人推宫过气。过了一会儿,袁承志悠然醒来,调匀呼吸,只觉倦乏万分。又过一阵,青青也醒来了,见了袁承志,哇的一声,哭了出来。众人见两人醒转,这才放心。青青神志渐复,断断续续地把洞中情由说了。
承志黯然点头,道:“青弟的母亲遗命要和丈夫合葬,现今两人虽尸骨化灰,但终于合葬在一起了。”青青道:“那恶婆娘虽然凶恶,但她对我爹爹一往情深,我爹爹对她负心,甚是不该。”向承志道:“大哥,我们该当救她性命。”承志点头道:“甚是!”崔希敏自告奋勇,入洞救人。承志嘱咐洞内秽气有毒,救了人立刻出来。
崔希敏进洞后不久即出回上,说道:“山风厉害,洞里秽气已大半吹散。那婆娘已经断气了。我怕洞里不能久耽,只把她尸体胡乱埋在坑里。”青青点头道:“她跟我爹爹、妈妈同葬一穴,她如死后有知,心中也必欢喜。但盼他们三人不要吵架才好。”承志道:“你放心,你爹爹一定帮你妈妈。”青青怒道:“我妈比她美貌,所以我爹爹一定帮我妈妈。将来你也这样,是不是?”承志奇道:“什么将来我也这样?”青青反掌打去,承志和她乍见重逢,正自大喜,见她反掌打来,便不闪避,啪的一声,重重打中脸颊。青青哭道:“将来你只帮阿九不帮我,我还是死了的好!”
安小慧要岔开话题,抚摸着两头巨猿头顶,说道:“幸好大威和小乖发现得早,要是迟得些时候,只怕青姊姊和承志大哥在洞里中秽气之毒更深。”众人都说的确好险,幸亏畜生的知觉灵敏,远远的就察觉有异。众人一路谈论适才的险事,一路上山。安大娘和安小慧扶青青走进石屋,给她洗脸换衣,扶上床去休息。
青青内功不及承志,吸的秽气又多,次日仍不痊可,有时神志糊涂起来,又哭又闹,昏迷中只骂承志负心无义,喜新弃旧。
众人见承志一副尴尬模样,又是好笑,又是担心,怕他为难,都悄悄退了出去。承志柔声安慰,坚称矢志靡他。青青脸上一阵红一阵黑,不住呕吐黑水。袁承志到了这个地步,也是束手无策,只有在卧榻旁垂泪的份儿。山洞或井底久不通风,秽气不泄,贸然入内,往往中毒,以致丧命,行走江湖之人见过不少。如非当场殒命,获救之后通常渐渐苏醒,但青青脸色有异,呕吐黑水,似乎除密洞秽气外,另中了何红药或金蛇郎君身上所染奇异毒药。袁承志只盼何惕守便在近旁,她或能知救治之法,更携得有解药。
众人在外面纷纷议论,都说青青这样一个好姑娘,虽然爱使小性子,心地却好,倘若就此不治,可真叫人难过,承志更不免伤心一世。众人唉声叹气,愀然不乐。
× × ×
将到黄昏,两头巨猿先叫了起来,外面一阵人声喧扰,原来是归辛树夫妇领着梅剑和、刘培生、孙仲君等六名弟子到了。归二娘抱着儿子归钟,小孩儿笑得傻里傻气的,身子可大好了。归二娘得知青青中毒,忙把儿子未服完的茯苓首乌丸拿出来给她服下一颗。青青安静了一阵,沉沉睡去。
天黑后,黄真的大弟子领着八名师弟、两个儿子到了山上。他先向木桑道人行礼,然后叩见师父、二师叔、二师娘。他见袁承志年纪甚轻,自己大儿子还大过他,要跪下向他磕头,实在有点不愿,叫了一声“师叔!”不禁有点迟疑。
袁承志见这师侄四十多岁年纪,虎背熊腰,筋骨似铁,站着几乎高过自己一个头,先暗暗喝了声彩,心想大师哥英雄了得,确要这般威风的人物才能做他掌门弟子。崔希敏人既莽撞,武功又差,跟这位师侄可差得远了。见他作势要跪,忙伸手拦住,向黄真其余八名弟子摆了摆手,说道:“大家别多礼啦!”崔希敏在一旁介绍,说道:“我这位大师兄姓冯名难敌,江湖上人称八面威风。”袁承志道:“冯兄定是得着大师哥真传了。”
黄真眼见冯难敌不对小师叔下跪,心想他已是江湖上的成名人物,也就不加勉强。他向来滑稽玩世,于这些礼数也并不考究,当下笑道:“师父算盘精,教出来的徒儿也就爱占便宜,向小师叔磕几个头,又未必有见面钱,可就太吃亏了。”
冯难敌给师父说得不好意思,便要向袁承志跪倒。袁承志急忙拦住。冯难敌当下命大儿子冯不破、二儿子冯不摧向木桑道人与归、袁两位师叔祖以及梅剑和等师叔依次拜见了。袁承志没见面钱给不破、不摧兄弟,微觉尴尬。
冯不破今年二十三岁,冯不摧二十一岁,两人在甘凉一带仗着父亲的名头,武林中个个让他哥儿俩三分。他二人手下也确有点真功夫,这时候见袁承志不过二十岁左右,居然长着自己两辈,心中好不服气,又见他红肿了双眼,出来见客时泪痕未干,心想此人不知什么事吃了亏,这般哭哭啼啼的,脓包之极,英雄好汉打落了牙齿和血吞,哪有受了人欺侮便哭的?对他更加瞧不在眼里。他二人和归辛树门下的弟子个个交好,知道就中孙仲君最是心傲好胜,武功也强。当晚哥儿俩偷偷商议,要挑拨孙师姑去和这小师叔祖比试一场,让他出个丑,万一给父亲或师祖知道了,也怪不到兄弟俩头上。
第二天两兄弟一早起来,溜到外面去找孙仲君,迎面撞见八师叔石骏。他也是个年少好事之人,武功和冯氏兄弟在伯仲之间,喝道:“喂,你们哥儿俩探头探脑地找什么?”冯不摧笑道:“我们在找孙师姑呢,听说她在山东干掉了不少渤海派的人,要请她说来听听。”石骏喜道:“好啊,刚才我见她在山那边,正跟梅师哥练武呢。”
三人兴冲冲地赶往山后。冯氏兄弟心中盘算,用什么话来挑动孙仲君去找那袁小师叔祖比武。冯不摧悄声道:“要是孙师姑还在练剑,咱们就说是那姓袁的说的,这一路、那一路都使得不对。”冯不破笑着点头。
刚转到山后,忽听得孙仲君正在厉声叫骂,这一下大出三人意外,忙拔足赶去,只见孙仲君挺着单钩,正在追逐一人。
注:李自成攻破北京事迹,当时文士笔录见闻而流传后世者甚多。诸书作者以立场对立,对李自成无不极为仇视,文中自多夸张及诬蔑,未可尽信。但闯军初时纪律严明,进北京后便即腐败,当属事实。以下所录为《明季北略》一书中若干记载“文中所谓“贼”指闯军而言,可见作者极有偏见。)
◎昧爽,阴云四‘合,城外烟焰障天,微雨不绝,雾迷,俄微雪,城陷。或谓先有人伏内,通太监曹化淳弟曹二公内应开门;一云:太监王相尧率内兵千人出迎贼。贼将刘宗敏整军入,军中甚肃。……太监曹化淳同兵部尚书张缙彦开彰义门迎贼。……大抵京城之陷,多由奸人内应耳。……已而贼大呼开门者不杀,于是士民各执香立门,贼过,伏迎,门上俱粘“顺民”,大书“永昌元年顺天王万万岁”。
◎贼尽放马兵入城,乱入人家。诸将军望高门大第,即入据之。刘宗敏据田宏第,李牟据周查第。
◎掌书宫人杜氏、陈氏、窦氏为自成所取,而窦氏尤宠,号窦妃。又有张氏,亦嬖之。自成集宫女分赐随来诸贼,每贼各三十人。牛金星、宋献策等亦各数人。
◎四月初一日,宋献策云:“天象惨列,日色无光,亟宜停刑。”初七曰,自成过宗敏第,见庭院夹三百多人,哀号半绝。自成云:“天象示警,宋军师言当省刑,宜酌放之。”此中缙绅十一,余皆杂流武弁及效劳办事人。释千余人,然死者过半矣。
◎贼初入城,不甚杀戮。数日后大肆杀戮……贼兵满路,手携麻索,见面稍魁肥,即疑有财,系颈征贿。有中途借贷而释者,亦有押至其家,任其拣择而后释者。若缚至刘宗敏伪府便无生理。
◎贼初入城时,先假张杀戮之禁,如有淫掠民间者,立行凌迟。假将犯罪之寇杀死四人,分为五段,据称以淫杀之故也。民间误信,遂安心开店市,嘻嘻自若……四五日后恣行杀掠。先令十家一保,如有一家逃亡,十家同斩。十家之内有富户者,闯贼自行点取籍没,其中下之家,听各贼分掠。又民间马骡铜器,俱责令输营,于是满城百姓,家家倾竭。
◎贼兵初入人家,曰借锅爨。少焉,曰借床眠。顷之,曰借汝妻女姊妹做伴。藏匿者,押男子,遍搜,不得不止。爱则置楼马上。有一贼挾三四人者,又有身搂一人而余马挟带二三人者。不从则死,从而不当意者亦死。一人而不堪众嬲者亦死。安福胡同一夜妇女死者三百七十余人。降官妻妾,俱不能免。……贼将各踞巨室。籍没子女为乐,而士兵充塞巷陌,以搜马搜铜为名,沿门淫掠。稍违者,兵加其颈。门卫甚严,即欲脱免,不可得也。不顾青天白日,恣行淫戏。
◎贼无他伎俩,到处先用贼党扮作往来客商,四处传布,说贼“不杀人,不爱财。不奸淫,不抢掠,平买平卖,蠲免钱粮,且将官家银钱分赈穷民,颇爱斯文秀才,迎者先赏银币,嗣即考校,一等作府,二等作县。”……于是不通秀才皆望做官;无知穷民皆望得钱;拖欠钱粮者皆望蠲免。真保间民谣有“开了大门迎闯王,闯王来时不纳粮”等语,因此贼计得售。
◎贼兵入城者四十余万,各肆掳掠。自成或禁止,辄哗曰:“皇帝让汝做,金银妇女不让我辈耶?”
按:《明季北略》一书作者计六奇,书成于清初,内容甚详,于李自成在北京之行动,逐日记载,但作者主观上极度反对农民义军,所记未必客观真实。
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军,未必皆纪律甚佳,当起事之初,声言吊民伐罪,伸张正义,但一旦声势既成,迫于形势,烧杀掳掠,往往在所不免。赤眉、黄巢、李自成、张献忠、太平天国之失败,皆与军纪不良有关。《水浒传》中梁山泊众英雄劫法场或攻城掠地之时,如李逵“不问军官百姓,杀得尸横遍地,血流成渠”(第三十九回),如镇三山大闹青州道,青州城外“原来旧有数百人家,却都被火烧做白地,一片片瓦砾场上,横七竖八,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。”(第三十三回)当代研究历史者片面肯定农民起义军,认为李自成不好酒色,军纪极佳,言李军在北京残害百姓者并非事实,有人擅自(按照著作权法:评注须得原作者同意授权。)评注《碧血剑》,大肆攻击书中写李自成纪律不佳为诬蔑,此种看法恐无史实根据。郭沫若所作《甲申三百年祭》一文,在一九四九年前后影响甚大,该文并不否定李自成军有奸淫掳掠之举,不过及不上官兵厉害而已,文中说,“流寇都是铤而走险的饥民,这些没有受过训练的乌合之众,在初,当然抵不过官兵,就在奸淫掳掠焚烧残杀一点上比起当时的官兵来更是大有愧色的。”其中引述史书,说刘宗敏“拶挟降官、搜刮赃款、严刑杀人……杀人无虚日,大抵兵丁抢掠民财者也……而且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绑了来,追求三桂的爱姬陈沅,不得,拷掠酷甚。”也说到“李岩上书谏李自成爱护百姓,应下令‘一切军兵不宜借住民房,恐失民望。’自成见疏,不甚喜,既批疏曰:‘知道了’,并不行。”
中共中央领导人对这篇文章十分注意,在军队进入大城市之前,三令五申,不得骚扰民居。有记载说,当年毛泽东在率领高级文武官员进入北京之时,曾笑称:“我们进北京去要应一场大考。”意谓当严守纪律,通过不受繁华腐败生活之引诱的考验,不可蹈李自成之覆辙。陈毅于部队进入上海之前,严格下令不准进入民居,即使伤者病人,天下大雨,也不得进入民居、商铺,其部属果然遵行,部队夜入上海,次晨中外人士见马路上睡满官兵。
清初民间流传通俗白话小说《铁冠图》,叙崇祯官中宫女费宫蛾佯从李自成部将罗某,将其刺死事迹。我以为小说中对李自成部队的奸淫掳掠过份夸张,似不可取。
中共领导人对于李自成军纪的评论:
◎毛泽东:1.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讲话,指出:“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,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,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。”(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毛选第三卷《学习与时局》又《郭沫若年谱》上册:该文曾送经董必武审阅,于三月十九日至廿二日在重庆《新华日报》发表,其中指李自成失败的三大原因:一、骄傲自满,二、失却原来的优良作风和纪律,三、屠戮功臣,使领导核心解体。)2!毛泽东写信给郭沫若:“你的《甲申三百年祭》,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。小胜即骄傲,大胜更骄傲,一次又一次吃亏,如何避免这种毛病,实在值得注意。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,会是很有益的,但不敢作正式提议,恐怕太累你。”“你的史论、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,只嫌其少,不嫌其多,精神决不会白费的,希望继续努力。”(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曰《毛泽东书信选集》,241一242页)
◎陈毅: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日,陈毅去阜平县械南庄访聂荣臻,两人会谈,陈毅说:“李自成攻克北京,骄傲自满,飘飘然,昏昏然,最后失败。”(《九大元帅珍闻轶事》,377一378页)
◎徐向前: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三日,徐向前在晋察鲁豫军区前方指挥所山西翼城高干会议上讲话:“李自成进北京后,便昏昏然。他的许多文臣武将,只图做官、享福、贪污、腐化、摘女人、抢东西,军队无纪律,把北京城槁得一团糟。结果前功尽弃,李自成最后也在九宫山被杀,真是亡国、亡党、亡头。”(《在徐帅指挥下》,13页)
◎薄一波、叶剑英:一九四九年元旦后,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开政治局会议,会议期间,叶剑英、薄一波等根据毛泽东出的题目,讨论进城后的问题,“……进城以后,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,经得起胜利的考验,千万不能做李自成。李自成进了北京,他和部下就是吃了陶醉于胜利的大亏,很快就腐化起来,结果只做了四十天‘大顺皇帝’就失败了。”(薄一波:《领袖、元帅、战友》,164一165页)
◎刘伯承:一九四八年四五月间,刘伯承看了华东野战军文工团演出的话剧“李闯王”,剧情说李自成的起义军打到北京后,将领中有些人在胜利中只顾个人享乐,大肆抢掠财物,纪律败坏,内部发生分裂,因而丧失了斗志……最后终于失败,刘伯承说这个戏演得好,对军队有教育意义。(《二十八年间……从师政委到总书记》三编,206页》
◎罗荣桓: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九日,东北野战军总部开会后,请军以上干部吃烤羊肉,有人要求喝酒,罗荣桓说可以,但不得喝醉,并给大家讲了李闯王进北京的故事,他说:“闯王李自成进北京后,骄傲自满,以为大功告成……他的一些骄兵悍将,沉湎酒色,争功诿过,弄得内讧迭起,结果……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失败了……”(《罗荣桓在东北解放战争中》,235页)
关于李自成杀害同伴及功臣:
《明史》卷三〇九《李自成传》:“……先是有马守应,……(按:马守应为回族人,起义后称老回回);贺一龙称革里眼;贺锦称左金王;刘希尧称争世王;蔺养成称乱世王者,皆附于自成,时号‘革左五营’。……自成善攻,汝才善战,两人相须,若左右手。自成下宛叶,克梁宋,兵强士附,有专制心,顾独忌汝才,乃召汝才所善贺一龙,宴缚之,晨以二十骑斩汝才于帐中,悉兼其众。……自成既杀汝才、一龙,又袭杀养成,夺守应兵,击杀袁时中于杞县。……李岩者,故劝自成以不杀收人心者也,及陷京师……又独于士大夫无所拷掠,金星等大忌之。定州之败,河南州县多反正,自成召诸将议,岩请率兵往。金星阴告自成曰:‘岩雄武有大略,非能久下人者。河南,岩故乡,假以大兵,必不可制,十八子之谶,得非岩乎?’因谮其欲反,自成令金星与岩饮,杀之。贼众俱解体。”
相关热词搜索:碧血剑
上一篇:第十八回 朱颜罹宝剑,黑甲入名都
下一篇:第二十回 空负安邦志,遂吟去国行
评论排行
- ·金庸《鹿鼎记》TXT电子书下载(3)
- ·金庸笔下十大恶毒女人(1)
- ·越女剑(1)
- ·第01章 危邦行蜀道,乱世坏长城(1)
- ·金庸痛心陈祖德离世,巨型花篮别“恩师”(1)
- ·第01章 灭门(1)
- ·古代社会中的镖师究竟是什么样子?(1)
- ·第02章 聆秘(1)
- ·第11章 聚气(1)
- ·金庸笔下第一女高手(1)
- ·第14章 当道时见中山狼(1)
- ·《新天龙八部》首曝片花,打造魔幻武侠...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