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坛侠圣,剑下柔毫──金庸先生的书法
2011-01-07 15:06:00 作者:佚名 来源:网络转载 评论:0 点击:

金庸是名人,各种荣誉和绰号使他笼罩在神秘的光环中。冷夏称他为“文坛侠圣”,池田大作称他为香港“良知的灯塔”;他是华人读者最多的当代作家,他的小说曾是邓小平和蒋经国晚年时共同读物,多篇小说被选入课本,北大有专门研究他的学科;他还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》主要起草人之一、香港最高荣衔“大紫荆勋章” 获得者、华人作家首富。
金庸是狂人,1994年10月27,他到北京大学作演讲,用16个字开头:“班门弄斧,兰亭挥毫,草堂题诗,北大讲学。”原来这年春天,金庸造访兰亭,主人请为题字,他说:“在王羲之的地方怎么可以写字呢?”大家不依,他犹豫了一下,写了八个字:“班门弄斧,兰亭挥毫。”他认为班门弄斧已经很狂妄,在兰亭挥毫就更加狂妄了。而他在北大提到的草堂题诗,则一直到十年后才实现。2004年9月27日,金庸参观杜甫草堂,挥笔写下了自己的感受:“一代诗人传千古,前辈风流后人思。”
我钦佩有才学的狂人,金庸是其中一位。20年前成为了“金迷”,遍读“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”等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后,还花两个月工资买了一套三联版的《金庸全集》收藏。那时我已开始收藏书画,对与书画有关系的特别留心。这套书每一本都由金庸先生亲手题写书名,印象中象硬笔,笔划中有颜真卿“裴将军帖”和黄庭坚“松风阁帖”的影子,长枪大戟,倒是与武侠小说的内容非常相配。书的封面和封底采用的是古画装祯,显得古朴大方。每部书的扉页上都钤有一方闲章,诸如“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”、“鲜鲜霜中菊”(吴昌硕)、“兰生而芳”(梁袠)等等,都是名家名印,发黄的古画配上剑气十足的书法,真可称的上是字、画、印、书四绝了。
金庸先生说他小时候也没有学过书法,但因为小有名气之后,每到得一处,总有人笔墨伺侯,要他留些墨宝。而他也笑言其实觉得很痛苦,觉得自己的字没功力,于是后来也是一番练练练,特别1995年那次历时8个半小时的心脏搭桥手术后,他开始重视养生之道,写书法了重要手段之一。我们现在见到的金庸先生晚年的书法,给人的感觉首先是硬朗,不像八十高龄老人的手笔,有一种宁折不弯的傲骨,落笔铿锵有力;第二个感觉就是拙,大巧若拙,如斧凿刀刻般不修棱角,大开大阖,侠气冲天。我们无法用专业书法家点画、结构、韵味等去要求名人、学者的书法,但名人、学者书法所特有的内涵,也需要专业书法家好好学习。
读过金庸作品的人都知道,金庸的许多作品都曾提及书法,信手拈来,妙趣横生,让人心旷神怡。如《神雕侠侣》中的朱子柳,“是天南第一书法名家,虽然学武,却未弃文。这路功夫是他所独创,旁人武功再强,若是腹中没有文学根底,实难抵挡他这一路文中有武、武中有文、文武俱达高妙境界的功夫。”“一阳书指当真是银钩铁划,劲峭凌厉,而雄伟中又蕴有一股秀逸的书卷气”;以褚遂良楷书《房玄龄碑》为招数时,“以笔代指,招招法度严谨,宛如楷书一般的一笔不苟”;以隶书《褒斜道石刻》为招数时,“笔意陡变,出手迟缓,用笔又瘦又硬,古意盎然”;以石鼓文为招数时,“用笔越来越是丑拙,但动力却也逐步加强,笔致有似蛛丝络壁,劲而复虚。忽然间笔法又变,运笔不似写字,却如拿了斧头在石头上凿打一般”。 金庸以书法的美学语言来形容武功,对武功和书法的描写浑然一体,亦真亦幻,具有奇特的艺术魅力。
痴迷金庸20年,留心所有金庸与书法的信息,可直到今年才收藏到金庸先生的书法。这是他写给家乡海宁帮他修族谱的乡亲的,不算精彩却极为难得,朋友帮忙割爱与我,了我夙愿。
今年是金庸先生米寿,可好长时间没有他的信息了,近日听说他在澳大利亚刚刚成功做完心脏手术,恢复得很好。为文可以风行一世,为商可以富比陶朱,为政可以参国论要,金庸一生的传奇,可谓多姿多彩之至。遥祝少年游侠,中年游艺,老年游仙的金大侠健康长寿!
2010年9月5日23时王宝林于三惜草堂
相关热词搜索:书法
上一篇:鲁迅与金庸:战斗人生与游戏人生
下一篇:流沙河:又挑金庸
评论排行
- ·金庸《鹿鼎记》TXT电子书下载(3)
- ·金庸笔下十大恶毒女人(1)
- ·越女剑(1)
- ·第01章 危邦行蜀道,乱世坏长城(1)
- ·金庸痛心陈祖德离世,巨型花篮别“恩师”(1)
- ·第01章 灭门(1)
- ·古代社会中的镖师究竟是什么样子?(1)
- ·第02章 聆秘(1)
- ·第11章 聚气(1)
- ·金庸笔下第一女高手(1)
- ·第14章 当道时见中山狼(1)
- ·《新天龙八部》首曝片花,打造魔幻武侠...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