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报人查良镛
2013-11-04 20:58:00  作者:陶杰  来源:苹果日报  评论:0 点击:

  查良镛先生的明河社出版了查先生六十年代的国际时评,名为「明窗小札」,是查先生当《明报》老板时亲力亲为,提笔为国际新闻的评论补白。

  许多人以为查先生为《明报》写武侠小说和社评,原来他还用笔名兼写过一段日子的社会评论。查先生当年论肯尼迪的美国,论中共的工业政策,还从中英外交关系评析为何英国殖民地政府三次想清拆九龙城寨,三次遭到周恩来主理的中国政府拒绝。昨天的新闻,变成今日的历史,查先生的评论,过了五十年,今日读来,倍感珍贵。

  查先生的评论文笔浅白亲切,将读者当朋友,而不是课堂里的小学生。国际冲突、社会问题,查先生夹叙夹议,讲得深入浅出。这套本事,来自中国民间。旧时中国民间有说书人,评人叙事,就是此一风格。「射鵰英雄传」修订之后,加了一个小人物张十五,有点像古希腊的吟唱浪游诗人荷马。小说家金庸办报纸,路线是中产知识分子的,风格却是通俗而亲大众的。查先生做生意,融汇了人情世故的学问,今日看来,皆成绝学。

  看“明窗小札”,也感到查先生当年做报纸之辛苦。就像开菜馆,有时发现哪一道菜从缺,譬如糖醋排骨,厨师做不好,查先生的时评,就像老板亲自下厨。就这样经历了四十多年。

  经营报纸,要管行政、发行、编辑方针,要管一大帮自我膨胀的文人,还要仰观天象,六十年代,留意大陆的中共局势如何发疯。《明报》当年的中国评论,最为精确,譬如毛泽东要拿刘少奇开刀,查先生的《明报》率先说破,此等触觉,只有写过「笑傲江湖」、祖先被雍正抄家文字狱的查先生才有。查先生办报纸,固然成为亿万富豪,但从查先生的文字,今日看出,对于一江之隔的大陆,随时可以“解放”的殖民地香港,查先生居安思危,永远有一股隐藏的焦虑。

  查先生退休,其文字风采和洞阅人性的能力令人怀念。一轮明月,隔世情怀,如此报人。如此江山。

  本文出自:陶杰先生于2013年7月28日在《苹果日报》上发表的文章。

相关热词搜索:报人

上一篇:“伟大的报人”,金庸,是与不是?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收藏